取保候審只是一種刑事強制措施,法律規定了具體的期限,即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那么在取保候審期限到了后,此時會怎么樣呢?是延長取保期限,還是解除取保候審?律霸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解答。
一、取保候審期限到了會怎樣
取保候審即將到期的,執行機關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書面通知決定機關,由決定機關作出解除取保候審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并于期限屆滿前書面通知執行機關。執行機關收到決定機關的《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通知后,應當立即執行,并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決定機關。
被取保候審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沒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也沒有故意重新犯罪的,在解除取保候審、變更強制措施或者執行刑罰的同時,縣級以上執行機關應當制作《退還保證金決定書》,通知銀行如數退還保證金,并書面通知決定機關。
執行機關應當及時向被取保候審人宣布退還保證金的決定,并書面通知其到銀行領取退還的保證金
二、被取保候審人有哪些義務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了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的義務,有以下幾項:
1、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正當理由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有正當理由需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應當經執行機關批準。如果取保候審是由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的,執行機關在批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離開所居住的市、縣前,應當征得決定機關同意。
2、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取保只是手段,候審才是目的,因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義務在接到傳訊后及時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4、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執行機關在執行取保候審時,應當告知被取保候審人必須遵守上述規定,以及違反規定或者在取保候審期間重新犯罪應當承擔的后果。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規定的,已經交納保證金的,沒收保證金。根據不同情形,還可以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對其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綜上可知,要是取保候審期限到期的,則根據規定要么是解除取保候審,要么是變更強制措施,具體該怎么做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判定。上文中小編給出的信息可能不夠完善,您可能還需要更細致、更全面的解決方案,如果您對該問題還有什么疑問,敬請咨詢我們律霸網的律師,為您進一步答疑解惑。
取保候審期限到了會收監嗎
取保候審是不是就沒事了
取保候審期間逃跑能從重處罰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4交通事故如何判斷是否達到傷殘等級(十級傷殘對比圖)
2021-02-12行政賠償案件是否需要繳納案件受理費
2021-02-11家庭暴力引發的故意傷害要如何處理
2020-12-01店面押金不退,報警能立案嗎
2020-11-25婚內能主張居住權嗎
2021-01-06哪些項目不屬于工資構成部分
2020-12-25能否對離退休人員進行勞務派遣
2020-12-18辭退和開除有什么區別有哪些
2020-11-13勞動爭議調解不成有哪些情況?
2020-12-30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如何認定
2021-01-25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怎樣計算
2020-12-05增強保險監管手段
2020-12-16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孕婦摔傷為何不獲賠 保險公司以免責拒賠
2021-02-25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行使
2021-02-04理財專家支招"低息時代" 五種渠道"規避"利息稅
2020-12-10續保
2021-01-2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15土地流轉解讀是怎樣的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