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自貝卡利亞1764年在其著名的《論犯罪與刑罰》一書中首倡廢除死刑以來,在該問題上的爭論一直歷久不息。隨著人類文明和理論的發展,二戰后對人權狀況重新審視的熱潮再一次喚起國際社會對以剝奪生命為內容的死刑的廣泛關注廢除死刑的運動與人權運動密不可分.本文以國際人權法為主要視角,考察和總結了幾十年來國際法在死刑問題上的發展歷史與趨勢,結合國際司法機構的相關實踐,對我國的相關刑事立法提出一些建議,以期真正實現和落實一系列人權公約所孜孜以求的人的固有尊嚴和權利與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行。
二、國際人權法對死刑的基本態度:從限制到廢除死刑
1、相關國際人權文件
(1)一般性國際文件中的重要規定現代取消死刑運動肇始于《世界人權宣言》。宣言在其第三條莊嚴宣告: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但由于當時兩大剛畢,絕大部分國家的法律中仍保留死刑,宣言并未堂而皇之地提出廢除死刑,但其隱含的目的無疑是最終消滅死刑,保障人的固有生命權.
18年后,聯合國大會全票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在第6條第2款明確規定:未廢除死刑的國家,判處死刑只能是作為對最嚴重的罪行的懲罰,第6款又言:本公約的任何締約國不得援引本條的任何部分來推遲或阻止死刑的廢除。
公約是對人權宣言精神的一秉繼承和發展,闡明了兩個關鍵概念:一是,死刑,盡管沒被禁止,但只能適用于最嚴重的罪行;二是,嚴禁任意剝奪人的生命,廢除死刑是國際人權法的目標.
伴隨著人類文明、刑法理論和各國實踐的發展,其它一些較具體的國際文件也紛紛在其規制范圍內對此作進一步的規定。如近年來影響最為廣泛的、加入國眾多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也禁止對未成年人適用死刑。其第37條第1款明文規定:對未滿18歲的人所犯罪行不得判以死刑或無釋放可能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政府制定律師服務收費是否要實行聽證程序
2020-12-31盜版被告怎么賠償
2020-11-22全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一致嗎
2020-12-05個人合伙企業中合伙人對內責任怎么認定
2021-02-16租房合同復印件有效嗎
2021-03-11訴前保全不起訴的后果是什么
2020-11-26交通事故誤工費由誰出,誤工費證明怎么開
2021-03-22土地抵押的期房能備案嗎
2020-12-16如何區分挪用公款與借貸公款
2021-03-02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湖南省疫情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2021-02-13申請在家辦公工資怎么算
2021-02-24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中外投資類保險產品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8平安意外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17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關于人身保險合同的若干問題
2021-01-20酒后駕車造成他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3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