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構成教唆罪的情況是什么
不構成教唆罪的情況無法列舉,可以根據構成要件分析,若不符合構成要件即不構成教唆罪。
教唆罪之成立,應具備下列四要件:
1、須有教唆之故意
即被教唆者因教唆而生特定犯罪之意或至于實行,為教唆者所能預見,倘不能預見者,則非故意,對于其犯罪行為,自不成立教唆罪。是以基于自己過失之行為,致惹起他人犯罪之原因者,不得謂為教唆罪。例如:(1)某甲與某乙閑談,無意中提及某丙家中藏有黃金,某乙因而前往丙宅行竊,某乙之行為,固由于某甲之談話所引起,但某甲并無教唆之故意,自難令負教唆罪責;(2)母親誤解孩子(已滿14歲)的情況下,孩子解釋時,由于母親不聽解釋,而造成孩子犯罪,法院也不能視為在“母親的教唆下犯罪”,因為誤解孩子即便是在孩子解釋而不聽的情況下也不屬于故意。
2、須有教唆之行為
教唆罪在客觀上必須有教唆他人犯罪之行為,其方法如何,法律并無加以限制。在解釋上,認為須能達到教唆之目的為已足。舉凡以言語、文字或舉動,為明示或默示,要皆不失為教唆,惟不得以強暴或脅迫之方法出之,因為以強暴或脅迫便被教唆人喪失自由意志,而為犯罪之行為者,則應繩以間接正犯之罪。
3、須被教唆者為特定之人
在煽惑罪所煽惑者,為多數之不特定人。例如以文字或演說發布其犯罪行為之煽惑,其受煽惑者當非特定之人,而教唆罪系以對特定人為之,故被教唆者必為特定之人;此乃與煽惑罪主要區別之點。
4、須被教唆者為有責任能力
蓋被教唆者以有自行判斷之能力為限,教唆者僅予以犯意令其自為采擇而已,設被教唆者無責任能力,則必乏自由采擇之權,不過等于機械作用,其教唆者不啻自為其行為,而成為間接正犯矣。我現行刑法關于教唆罪,系采主觀主義,因其惡性重大,宜予獨立處罰,此觀乎刑法第二十九條第二項及第三項之規定,即足以顯示教唆罪之獨立性也。
構成教唆罪必須是故意的,無意為之是不構成此罪的,構成教唆罪必須是有教唆的行為,沒有這種行為的不構成教唆罪,如果教唆的人沒有犯罪能力或者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也不構成教唆罪,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一方失蹤,一方如何申請離婚
2021-02-27離婚是否引起法定監護人的變更
2020-11-25先予執行多少天
2021-03-11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夫妻關系受競業協議限制嗎
2021-01-08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保險合同要怎么合法訂立
2021-03-14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仍應理賠嗎
2021-03-16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免賠額的形式有幾種
2021-03-24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保險的功能有哪些
2021-01-14保險法爭議是指哪方面
2021-02-14保險受益人法律問題研究
2020-12-09關于保險理賠時效
2021-03-06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公房拆遷如何計算補償,補償款如何分配
2021-01-29公租房拆遷時,同住人如何認定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