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本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立案標準:根據刑法第114條、第115條第l款的規定,故意放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應當立案。國家林業局、公安部2001年5月9日發布實施的《關于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刑事案件管轄及立案標準》規定,凡故意放火造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火災的都應當立案;過火有林地面2公頃以上為重大案件;過火有林地面積10公頃以上,或者致人重傷、死亡的,為特別重大案件。
犯罪主體: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由于放火罪社會危害性很大,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放火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犯罪客體: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放火行為一經實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數人的傷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財產遭受難以預料的重大損失。這種犯罪后果的嚴重性和廣泛性往往是難以預料的,甚至行為人自己也難以控制。這是放火罪同以放火方法實施的故意殺人、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的本質區別。因此,可以說,并非所有的用放火方法實施的犯罪行為都構成放火罪,關鍵是要看放火行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為人實施放火行為,而將火勢有效地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沒有危害也不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就不構成放火罪,而應根據案件具體情節,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或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等。
本罪侵犯的對象,主要是公私建筑物或者是其他公私財物。實施的對象包括工廠、礦山、油田、港口、倉庫、住宅、森林、農場、牧場、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財物。這里所說的其他公私財物是指上述公私財物以外的,但性質與其相似的,比較重大的公私財物,而不是指上述公私財物以外的一切公私財物。因為只有燃燒這些公私財物,方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如果放火行為侵害的只是某一較小的財物,例如燒幾件衣物、一件小家具、小農具等價值不大的公私財物,不構成放火罪。如果行為人放火燒毀自己或家庭所有的房屋或其他財物,足以引起火災危害公共安全的,也應以放火罪論處;但是,如果行為人放火焚毀自己的房屋或其他財物,確實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則不構成放火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曠工幾天算自動離職
2021-01-23村干部選舉新規定有哪些
2021-03-05普通累犯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1-01-29贈與合同訂立的原則
2020-12-28新婚姻法有沒有事實婚姻
2020-11-08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
2021-03-23非法侵入住宅罪量刑
2021-01-04婚外生子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1-01-30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保險合同變更的要件有哪些
2021-01-03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保險合同簽訂要經過哪些階段
2020-12-23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起訴
2021-03-15土地補償費分配不均時該如何確定案由
2021-02-19土地出讓金是如何算的
2020-12-26公租房的拆遷補償款怎么分割,誰有權分割,如何分配
2021-01-04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是指什么
2020-11-21租來房子開飯店,拆遷補償也有我的份額嗎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