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殺人自首怎么判刑
自首可以減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后自首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2、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3、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的,以自首論。
值得注意的是,刑法總則規定的自首制度適用于一切犯罪,旨在通過鼓勵犯罪人自動投案,一方面有利于案件的及時偵破與審理,另一方面促使犯罪人悔過自新,不再繼續作案。
二、過失致人死亡罪與間接故意殺人罪有什么區別
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過失致人死亡罪必須是過失,即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客觀上必須實施了致人死亡的行為,并且已經造成死亡結果,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
間接故意殺人罪,實施的行為在主觀上是屬間接故意,所謂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引起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過失致人死亡罪與間接故意殺人罪主要區別有以下三個方面:
1、認識因素方面。前者有預見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只因輕視能夠避免而予以放任,無認識上的過失;后者明知可能發生危害的結果且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有認識上的錯誤。
2、意志因素方面。前者對死亡結果的發生持反對態度;后者則持有意放任、無意防止的態度。
3、行為因素方面。前者確有避免死亡結果發生的客觀依據,想防止而未能防止;后者則無避免死亡結果發生的客觀依據,能夠防止而不防止。
我們可以了解到按照規定對于故意殺人又自首的情況是可以減輕處罰的,情節較輕的話還可以免于刑罰,法律上是有相關的規定的,希望大家明白。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人離婚多久可以復婚
2020-12-02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
2021-01-26申請回避的理由
2021-03-03有撫恤金能辦理低保嗎
2020-12-09房產按比例贈與契稅怎么算
2021-03-17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有哪些
2021-01-12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怎樣調解勞動爭議
2021-01-01勞動糾紛企業能否提出仲裁
2020-12-26離職前幾年的勞動爭議都可以申請嗎
2021-01-07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人身保險存在風險嗎
2021-03-06沒譜的保險:合同是廢紙一張
2021-01-21新《保險法》增強了保險的保障性
2021-02-25保險欺詐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呢
2021-03-18承包合同什么時候生效呢
2020-11-29承包經營權行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小產權房拆遷有沒有補償嗎
2021-02-13腹中胎兒可以享受征地拆遷補償嗎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