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公民個人的能力而言能夠觸犯的罪行的危害程度肯定遠遠不及有足夠經濟實力的單位所犯之罪,所以法律就對單位犯罪進行了專門性的規制并且要求司法在處理此類犯罪的時候要嚴格審查后加以處罰。那么,法律對單位犯罪概念如何界定?
一、法律對單位犯罪概念如何界定?
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危害社會的行為。
單位犯罪自首是以單位犯罪為前提的,沒有單位犯罪,就不可能有自首問題的研究。因此,要研究單位犯罪自首,就必須正確界定單位犯罪的概念,并對其特征加以分析。
首先,我國《刑法》對單位犯罪只是從犯罪主體范圍方面進行了描述,而從概念揭示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來看,這遠沒有揭示單位犯罪概念的深刻內涵,但同時它又為單位犯罪的理論研究及其實踐探討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正因為如此,學理界關于單位犯罪概念的學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1、所謂單位犯罪就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所犯的罪,系個人犯罪的對稱。[1]此種觀點認識到了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的區別,也揭示了單位犯罪的主體范圍,但它實際上是對刑法條文的一種片面理解,由此推之,單位犯罪即單位所犯的罪,這又犯了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
2、單位犯罪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這由有關負責人員決定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2]與前一種觀點相比,該說區分了單位意志與個人意志,但它所說的單位犯罪只限于主觀上的故意,這與刑法中規定的少數過失的單位犯罪相背離。此外它強調的單位犯罪以非法利益為要件,無疑又縮小了概念的內涵。因此,在八屆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時候,由于其局限性而被否決。
3、單位犯罪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法定單位,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由有關負責人員代表單位決定,為本單位謀取利益而故意實施的,或不履行單位法律義務、過失實施的危害社會,而由法律規定為應負刑事責任的行為。[3]此觀點克服了以上觀點的不足,明確地把過失犯罪納入其中,這與刑法之規定是一致的,同時也不限于以非法利益為要件,準確地揭示了單位犯罪的本質特征。
綜上所述,單位犯罪其實就是將單位作為一個整體衡量其行為是否突破了法律的限制,如果達到了犯罪的程度就會將擬人化的單位作為處罰的對象進行適當的制裁以彌補其所犯之罪的損害。
拒執罪單位犯罪主體的參考依據是什么
主體為單位犯罪是雙罰制嗎
單位犯罪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年河南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及地址
2021-01-02夫妻共同債務包括什么,婚前債務是自行承擔嗎
2021-01-14只領結婚證后就離婚能要求男方賠償嗎
2020-12-21口頭合同提前終止可以嗎
2021-02-03地役權是否適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20-11-19房屋中介負的法律責任都有哪些
2021-03-18什么是單位集資房
2021-02-17雇傭關系的認定條件是什么
2021-02-03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產品責任中警示的內容是什么
2020-12-08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本案保險合同約定損失賠償是否成立
2021-02-09社會保險領域嚴重失信人名單管理暫行辦法
2021-01-26無證駕駛致人死傷保險賠嗎
2021-02-03第三者責任保險的成立要件
2021-02-17如何挽救盜搶損失
2021-02-25宣告死亡又復活保險金要退回嗎
2020-11-26裝寬帶 個人信息遭遇“代理傷”
2021-01-19CIF價格條件下貨運保險發生貨損如何索賠
2021-02-16以個人的名義是否可以與公司簽定建筑承包合同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