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1月7日下午,周先生接到一個惠州本地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中國電-信打來的,問其是否在某月某日繳納了一年的寬帶費用。得到肯定回答后,對方又稱凡一次性繳納一年的寬帶費用被抽中,可免費贈送微波爐、手機充值卡(含450元話費)和全新平板手機。周先生大為疑惑,誰知對方突然說出了他的身份證號碼和家庭住址,且分毫不差。“我見對方比我老婆還淸楚我個人資料,就叫對方按住址寄禮品過來,她才說收到禮物要付給快遞公司499元。”最后,周先生發現來電的只是電-信公司的一個代理商。
1月9日當天,周先生到開戶的營業廳詢問值班經理為何個人資料泄露那么徹底。得到的答復是:“當你在中國電-信報裝寬帶后,所有的代理商都能看見你的個人全部資料,只要你不買他們的產品就可以了!”
代理商可在“授權”內開展電話營銷
電-信10000號表示,“簽約代理商”的確能看到電-信用戶的個人信息。不過,所有的合作代理商都和我們簽署了法律文件,如果他們對外泄露客戶信息,公司將取消他們的代理資格。然而,惠州電-信相關負責人卻不認可電-信10000號的說法,一名康姓負責人表示,惠州10000號的客服中心在梅州,可能不太了解惠州的業務。該負責人稱,該公司重視客戶隱私,會介入調查此事。代理商與我司簽訂代理協議后,其合法、依協議在授權范圍內向用戶開展電話營銷,是正常的經營行為,不屬于泄露用戶信息。”
律師說法:企業與代理商合約不能約束客戶
收集了客戶的身份信息和隱私信息,企業就有保密的義務,這一條并不需要在合約上寫明,屬于默認條款。如果企業將這些信息泄露給了第三方,就形成違約;若是大規模的泄露甚至販賣,還可能被追究刑責。
對于企業將用戶信息與代理商共享的做法,胡*良認為同樣不合法,“除非經得客戶同意,否則企業不能代客戶決定交出個人信息。
相關法律知識: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律霸網小編推薦年閱讀:
更多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相關知識
更多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相關知識
更多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知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小區相鄰侵權賠償款如何分配
2021-03-01商評委如何認定域外證據
2020-12-21企業可以以曠工為由開除員工嗎,曠工是否屬于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事由
2021-01-19夫妻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判
2021-03-06稅務機關可以公告送達稅務文書的情形
2021-01-02刑事被告人沒有戶籍怎么辦
2021-02-08拿到公證書后怎么過戶
2020-12-26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公司股東退股受競業限制嗎
2021-01-13工地勞務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1-14企業能否對裁員經濟補償金設定條件
2021-03-23人壽保險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21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違章肇事保險給報嗎
2021-03-21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如何簽訂房產保險合同
2021-03-24出車禍了保險公司多久賠償傷者
2021-03-21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保險合同沒有特別約定,可以免責嗎
2021-02-19存錢卻“買”了保險 保費能要回來嗎?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