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行為
故意傷害罪與非罪的界限,重點應把握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行為的界限。故意傷害,是指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一種是對人體器官機能的損害。而一般的毆打行為,通常只造成人體暫時性的疼痛或神經輕微刺激,并不傷及人體的健康。
當然,毆打行為不傷及人體的健康并非絕對,而只能是相對而言的。例如,朝人鼻子打一拳,有可能造成鼻青臉腫的后果;用手撕一下,也可能造成表皮損傷。但這種行為都不屬于犯罪,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而只能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行政處罰。
需要指出,有時毆打行為與傷害行為在外表形式及后果方面沒有什么區別。例如拳打腳踢,有時只造成輕微疼痛或一點表皮損傷、皮下出血,有時則可能造成傷害甚至死亡。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甄別行為人的行為的性質呢不能僅以后果為標準,則不能簡單地認為,造成傷害他人身體甚至死亡結果的就是故意傷害罪,而沒有造成傷害的就是一般毆打行為。而應符合全案情況,考察主觀客觀各方面的因素,看行為人是否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傷害他人,還是只出于一般毆打的意圖而意外致人傷害或死亡。
司法實踐中尤其應當注意的是,不能把凡是打一拳、踢一腳造成后果的行為都認定為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罪如何量刑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本條規定,只要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輕傷的應當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故意傷害案件中,如果案發前因為被害人有明顯過錯,被告人一怒之下失手將被害人致傷,情節明顯較輕,且案發后被告人又能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的,一般應從輕處罰或免除處罰。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犯罪行為所引起的附帶民事賠償,是屬于刑事法律調整的范疇,應具有懲罰性。
刑法第36條作了明確規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分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即使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才能予以免予刑事處罰。
刑法第37條規定:“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械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現實中,不少人覺得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行為其實就是一回事,但其實并不然,需要注意的是,故意傷害的行為有很大可能會構成故意傷害罪,而一般毆打的行為,最多也就是違法行為。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解除合同告知函范本
2021-01-14圍繞注冊資金 公司法大修
2021-01-14交通事故私了協議書范文
2021-01-23婚前協議公證有哪些程序,該怎么辦理
2020-12-18父親放棄繼承房產孫子能繼承嗎
2021-02-27解除勞動合同的招工表還有效嗎
2021-03-18公司強行辭退員工應如何處理
2020-11-17因死亡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有嗎
2020-12-05合同債權質押是什么
2021-02-09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保險合同變更中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0-11-12實際修車費用高于評估費用,保險公司應按哪個賠償
2020-11-21出車禍對方跑了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1-27什么是保險法中近因原則
2020-12-20管理保險公司正式申請設立的機構是哪個
2021-03-03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期限屆滿
2020-12-06新保險法對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1-02-09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