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害賠償是醫療糾紛案件的核心問題。 由于三種不同案由提起的醫療訴訟,法院審理適用法律不同,因此賠償項目、計算方法和賠償數額存在差異。
《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122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雖然法律規定受害人有兩種救濟途徑可以選擇,但有時追究侵權人違約責任要比追究其侵權責任困難的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0條規定醫療事故賠償項目包括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陪護費、殘疾生活補助費、殘疾用具費、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和精神損害撫慰金共11項,并明確了計算標準。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賠償項目有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殘疾生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死亡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等12項。
在確定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損害賠償標準時,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比較大。目前比較通行的觀點是:醫療事故賠償糾紛應當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如參照《條例》處理患者所受損失無法得到基本補償的,可以適用《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適當提高賠償數額。而對于一般醫療損害糾紛的賠償標準,應當適用《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
總而言之,醫療糾紛的法律問題很龐雜,有些問題已經演變成突出的社會矛盾,確有深入探討之必要。筆者認為,醫療服務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發展和進步有賴于醫療服務的存在和發展,所以我們一方面應該建立醫療質量管理體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另一方要通過總結司法實踐經驗和完善統一相關法律法規,保證醫療糾紛的處理高效及時。
閱讀延伸:
醫療糾紛處理預案是什么
醫療糾紛的性質與特點是什么
醫院怎樣防范醫療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事故鑒定由誰來繳費
2021-01-02搭網約車上下班發生交通事故能工傷賠償嗎
2020-12-03合同履行方式怎么寫
2021-02-15改裝車輛上路是否合法
2021-03-20婚前財產婚后購買房屋算婚后財產還是婚前
2020-12-17夫妻共同財產和夫妻個人財產的界定
2021-02-28不贍養老人的子女能分撫恤金嗎
2020-11-13未辦理結婚手續的財產問題
2021-03-05學生發現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1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20解除合同經濟補償應該如何支付
2021-01-06勞務分包內部承包協議是否合法
2021-02-03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25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綜合意外險能夠報銷多少
2021-01-29猝死是否在意外險賠償范圍內
2021-02-12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優點
2020-12-07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有哪些形式
2021-01-01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