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法》之后,構筑“民法典”的首要任務
“在《物權法》于2007年3月出臺之后,《侵權責任法》的制定就成為中國構筑‘民法典’的首要任務。”王利明教授告訴記者,一方面,2007年,我國法院受理的侵權案件超過87萬件,現有法律中有關侵權責任的規定較為分散;另一方面,自《民法通則》頒布后,經過二十多年的司法實踐,我們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成熟經驗,加上我國民法學界關于侵權責任法的理論研究有了長足進展,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學者對國內外侵權法立法、司法和理論成果都比較了解,可以說,起草《侵權責任法》的條件已經成熟。
王利明認為,作為一種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利、維護社會經濟和生活秩序的法律形式,《侵權責任法》在民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富有時代氣息、比較先進的一部法律;它的制定,意味著中國正向制定統一的“民法典”邁出關鍵的一步。
重心是救濟受害人,是對社會關系的第二次調整
“法律草案基本上還是堅持這樣一個精神,有損害就有賠償?!蓖趵髡f,《侵權責任法》的宗旨就是盡可能對受害人提供救濟。特別是在我國社會保障覆蓋面還不是很全的情況下,很多損害無法通過社會保險來獲得救助,因此,發生侵權損害后,還是要盡可能通過《侵權責任法》來獲得救濟。
《侵權責任法》涉及的突出領域,首先是產品責任。主要是指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該承擔侵權責任。特別是三鹿事件的發生,再次說明產品召回的重要性。其他還涉及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醫療損害責任、環境污染責任、高度危險責任等。
王利民指出,與其他法律相較,《侵權責任法》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一種事后法律,是對社會關系的第二次調整。所謂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并造成損害,違反法定義務,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必須在出現侵害后果之后,《侵權責任法》才能發揮調整社會關系的功能。
“以人為本”是現代侵權法的重要價值取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未婚生子罰款要交多少錢
2020-12-12無性婚姻是冷暴力嗎
2021-02-02加盟店能第三方轉讓嗎
2021-02-27罪犯服刑期間保外就醫算不算刑期
2020-11-19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被繼承
2020-12-07離婚財產保全手續有哪些
2021-03-01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勞動糾紛二審受理后多久立案
2021-03-22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公司部門解散可以辭退員工嗎
2021-02-19非壽險責任準備金計提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8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本案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再否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0-11-13尾燈噴熏黑膜被追尾了保險會賠嗎
2021-01-06常見的保險事故專業術語有哪些
2021-02-13未經批準的劃撥土地轉讓有效嗎
2020-12-09農村土地流轉糾紛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是什么
2020-12-24拆遷補償只能要錢嗎
2021-03-07當地拆遷方沒有公布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