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本罪的法益是人的身體活動的自由。
1.客觀上表現為非法剝奪他人身體自由的行為。
作為行為對象的“他人”沒有限制,既可以是守法公民,也可以是犯有錯誤或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但必須是具有身體活動自由的自然人;身體活動自由雖以意識活動自由為前提,但只要具有基于意識從事身體活動的能力即可,不要求具有刑法上的辨認控制能力與民法上的法律行為能力,故能夠行走的幼兒、精神病患者均可成為本罪的對象。
行為的特征是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的身體自由。凡符合這一特征的均應認定為非法拘禁罪,如非法逮捕、拘留、監禁、扣押、綁架,辦封閉式“學習班”、“隔離審查”等等,均屬非法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使用欺詐方法剝奪他人自由的,如果違反了被害人的現實意識,侵害了其身體活動自由,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還可能由不作為成立,即負有使被害人逃出一定場所的法律義務的人,故意不履行義務的,也可能成立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是一種持續行為,該行為在一定時間內處于繼續狀態,使他人在一定時間內失去身體自由。時間持續的長短原則上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只影響量刑。但時間過短、瞬間性的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則難以認定為本罪。
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必須具有非法性。司法機關根據法律規定,對于有犯罪事實和重大嫌疑的人,依法采取拘留、逮捕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的行為,不成立本罪。但發現不應拘捕時,借故不予釋放,繼續羈押的,或者故意超期羈押的,應認定為非法拘禁罪。公民將正在實行犯罪或犯罪后及時被發覺的、通緝在案的、越獄逃跑的、正在被追捕的人,依法扭送至司法機關的,是合法行為。依法收容精神病患者的,也不屬于非法拘禁。
2.主觀上只能出于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剝奪他人身體自由權利的危害結果,并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但不以出賣、勒索財物為目的。當前,出于迫使他人償還債務的動機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案件比較突出,應嚴格依法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右手中指前關節骨折是輕傷害還是輕微傷
2020-12-29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幾日
2020-11-15怎樣有效變更涉外離婚撫養權
2020-12-16中華老字號被人搶先注冊怎么辦
2020-12-16侵犯商標權10萬法院會怎么判
2021-03-01注冊商標保護期限是多久
2021-01-07欠款強制執行會抓人嗎
2021-02-04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老人已去世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29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 保險公司應賠償
2021-03-12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保險公司修車理賠期限是多久
2020-11-28關于印發《上海外資保險機構暫行管理辦法》的通知
2020-12-24保險密度 InsuranceDensity
2021-02-24國有企業土地怎么轉讓
2021-02-26土地轉包合同怎么寫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