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綁架罪刑事責任年齡拘禁索債型犯罪行為單一性
綁架罪是指以勒索財物或滿足其他不法要求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麻醉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他人作為人質的一種犯罪行為。關于綁架罪,由于刑法規定的比較簡單,因而在理論和實踐上存在著一些重大的分歧和模糊的認識,往往影響司法適用的統一,這不能不引起重視。因為綁架罪是一種較為常見而被法律規定了極其嚴厲處罰的犯罪,對其構成要件的不同理解和掌握,可能導致司法適用上的不平衡,使同樣的行為受到罪與非罪或者畸輕畸重的對待。對綁架案件因為“一念之差”竟能導致極為懸殊的處理結果,以至司法人員在處理有關綁架案件時每每有如履薄冰之感。理論上的認識不一和司法人員面臨的這類艱難的選擇,以及行為人同樣面臨著天堂地獄般懸殊的處理結果,都使我們不能不重視綁架罪構成要件的合理統一的解釋。本文擬對綁架罪中的若干疑難問題進行系統的研究,以期有益于司法實踐中正確認定和懲處此類犯罪行為。
一、刑事責任年齡對綁架罪名認定的影響
1979年刑法第14條第2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罪,應負刑事責任”。此款規定帶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理解“殺人、重傷”的性質,是僅限于故意犯罪,還是既包括故意犯罪又包括過失犯罪;二是如何確定“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范圍,是指故意實施的相當于法條列舉的殺人、重傷、放火、搶劫、慣竊等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犯罪,還是指“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或指“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抑或指“相當于法條列舉的具有很大社會危害性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過失犯罪”,等等。參見高*暄主編:《新中國刑法學研究綜述》,**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4-226頁。在1979年刑法修改過程中,理論界和實務界建議對該款根據立法原意和司法實踐的需要進行明確化和具體化的修改。較之于1979年刑法的上述規定,1997年刑法第17第2款的規定作了以下修改:一是將“殺人、重傷”修改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二是刪掉“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罪”的內容,增加了“強奸、販賣毒品、爆炸、投毒罪”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反擔保人身份作假導致保證責任無法追償怎么辦
2020-12-31公共場合侮辱他人行為怎么認定處罰
2021-01-03拐賣婦女兒童罪
2021-01-31交通事故之后申請傷殘鑒定有哪些必要的步驟
2020-11-14擔保合同無效有幾種情況
2020-12-10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是什么
2021-03-16炒地皮非法倒賣土地會受法律制裁嗎
2021-01-01勞務合作協議書范本
2020-12-03裁員的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42020遼寧企業三險比例
2020-12-11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人身保險的法律特點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人身保險可以重復賠償嗎
2020-12-25交通全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0-11-10如何理解網絡保險
2020-11-28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7保監會就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征意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08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土地入股分紅怎么算
2021-03-06土地流轉補償款是如何的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