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發商的欺詐行為有哪些
“商品房”作為商品之一,受市場因素的影響,由買賣雙方協商進行買賣,屬于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的商品,應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以,房地產糾紛也應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自然,如果在房屋買賣過程中開發商做出了“欺詐行為”,依照第49條,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增加的賠償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但在實踐中出現的房地產糾紛案中,不乏有認為開發商在售房過程中有欺詐行為而要求雙倍賠付者,但勝訴的卻寥寥無幾,其原因就在于對商品房買賣中的“欺詐行為”的理解存在問題。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以下情況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1﹑銷售現房時,將偽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優質房屋銷售的;
2﹑銷售現房時,故意隱瞞房屋真實面積,以牟取暴利的;
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優質工程從而騙取優質工程加價的;
4﹑銷售明知不能進入房地產市場進行公開銷售的房屋的;
5﹑虛標最低價﹑清盤價等欺騙性價格進行銷售的;
6﹑故意隱瞞開發商真實身份,或冒充其他開發商名義銷售的;
7﹑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8﹑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大眾媒體對商品房做不可實現的虛假宣傳的。
如果開發商在銷售商品房的過程中出現以上幾種情況的,并且開發商是故意或明知的,購房者可以以開發商作出欺詐行為為由而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要求其雙倍賠付。
二、何時開發商要雙倍賠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九條規定,出現下列五種情形之一的,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
(二)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
(三)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四)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五)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國家賠償?
2020-12-16個體工商戶稅收標準是什么
2021-02-26行政處罰作出后未送達生效嗎
2020-12-26第二順位繼承人能領到撫恤金嗎
2020-12-30表見代理追償是否屬于侵權糾紛
2021-02-27物保人承擔的締約過失責任
2020-11-10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如何解決集體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2021-02-08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房產贈與給兩個人怎么繳稅
2020-12-30訂立勞動合同時薪水約定不明確如何處理
2021-02-10人壽保險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未到期保險離婚如何分割
2021-02-03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公司為勞動者投保團體人身保險誰是被保險人
2021-02-17網絡上訂立的保險合同需要注意音頻形式的說明
2020-11-20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無責方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3-12無法找到第三者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無責車輛損失賠償責任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