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湖南省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相關規定釋義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563人看過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于于2006年5月31日經湖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現就其中第五章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的相關規定釋義整理如下

第五章道路交通事故處理

第三十四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處理交通事故時,根據需要可以扣留交通事故當事人的機動車駕駛證,并出具憑證;除依法給予暫扣或者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的處罰外,應當在十日內返還。

因處理交通事故需要檢驗、鑒定、評估,屬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職責的,不得向當事人收取費用;確需由社會中介機構實施的,其費用由事故當事人按照過錯大小承擔。

【釋義】本條是關于扣留交通事故當事人機動車駕駛證和檢驗、鑒定、評估費用承擔等有關問題的規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至第七十七條,《實施條例》第八十六條至第九十七條,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的搶救、報警、協商、調解、賠償等問題作了比較系統的規定,這些規定是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法律依據。由于上位法的這些規定還不是很完善,有的又太原則,缺乏操作性,因此,本實施辦法補充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并在第三十六條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作了具體化。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條和公安部《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三十三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扣留事故車輛及其行駛證。但從實踐看,為有利于交通事故的處理,還應當扣留事故當事人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是駕駛人的合法駕車憑證,它記載了持證人員的身份證件號碼、姓名、性別、出生日期、長期住址、國籍、準駕(學)車型代號、初次領證日期、有效期和管理記錄,并有發證機關印章、檔案編號和持證人的照片。因此本條補充了扣留機動車駕駛人駕駛證的規定。實踐中是否扣留,需要交通警察根據交通事故的具體情況確定,如案情簡單的、當事人自愿協商的,就不需要扣留駕駛證。

為了防止扣證不還或者長期扣證的情況,本條從兩個方面作了規定:一是扣留駕駛證要“出具憑證”,作為以后駕駛員取回駕駛證的證明。憑證應以扣證交通警察所在機關的名義而不能以扣證交通警察個人的名義簽署,并加蓋單位印章。二是除依法給予暫扣或者吊銷機動車駕駛證處罰外,應當在十日內返還。本條規定的扣留機動車駕駛證是一種行政強制措施,不是行政處罰。因此,對事故當事人需要依法給予暫扣或者吊銷機動車駕駛證處罰的,其扣證時間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條文的具體規定執行。如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飲酒后駕駛營運機動車的,暫扣六個月機動車駕駛證,如果事故當事人違犯了該規定,那么其扣證時間就是六個月。對不需要給予暫扣或者吊銷機動車駕駛證處罰的,扣留機動車駕駛證的時間就是從扣證之日起十日。時間屆滿,扣證單位應將駕駛證返還。對扣證后給予暫扣處罰的,扣證一日折抵暫扣時間一日。

二、對處理交通事故進行檢驗、鑒定、評估的費用,按本條規定,如果檢驗、鑒定、評估屬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職責的,則該費用應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承擔,不得向當事人收取;如果確需由社會中介機構實施的,則該費用由事故當事人按照在事故中的過錯大小承擔。

第三十五條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不能及時了結的,有賠償責任的當事人或者事故車輛所有人應當提供有效擔保;不提供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根據交通事故處理的需要扣留有關事故車輛。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妥善保管被扣留的事故車輛,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釋義】本條是關于擔保的有關規定。

一、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不能及時了結的,有賠償責任的當事人或者事故車輛所有人應當提供有效擔保。需擔保的前提有三個:一是已經發生了交通事故;二是該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后果;三是經協商或者調解不能當場了結。擔保的主體是有賠償責任的當事人或者事故車輛所有人。實踐中事故當事人可能是車輛所有人也可能不是,因此在事故當事人是車輛所有人時,由事故當事人擔保,在事故當事人不是車輛所有人時,由車輛所有人擔保。受理擔保的應為事故所在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這里的擔保是一種民事行為,可以是人保,也可以是物保。

二、應當提供擔保而不提供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根據交通事故處理的需要扣留有關事故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不能及時了結、應當提供擔保而不提供的,則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有可能得不到保障。為避免發生這種結果,本條授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根據交通事故處理的需要扣留有關事故車輛。在此,我們應明確以下幾點:第一,扣車的前提。從本條規定可以看出,扣車的前提有兩個,一個是應當提供擔保而不提供,另一個是處理事故的需要,這兩個條件需同時具備。處理事故的需要,主要是處理事故保障受害人合法權益的需要。個案中是否需要扣車,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確定。如損害責任明顯在受害人一方、致害人與受害人系同事親朋或者同村村民、受害人損失不大且與機動車價值相比明顯偏低等情況就不需要扣車。第二,扣車的主體。扣車是一種嚴厲的強制措施,涉及公民的財產權利,扣車的主體必須嚴格限制。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代表國家負責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既有一定的權威,又相對超脫,因此,扣車的主體只能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其他部門、事故當事人及其單位、親屬等都不得扣車。第三,扣車的范圍。按本條規定,只能扣留有關事故車輛,主要指肇事車輛。但在機動車與機動車發生事故且不能當場確定責任時,雙方車輛都可以扣留。第四,扣車的目的和時間。扣車的目的是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當事人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或者已經實現,如出現提供擔保或者雙方協商一致并支付賠償金等情況時,沒有必要再扣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依法及時發還車輛。

應注意的是,這里的扣車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的扣車目的不同。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的扣車,目的是為了收集證據。因此,至勘驗、鑒定完畢,應及時發還。按本條規定的扣車,扣留多長時間,不能統一規定,扣車截止時間應以交通事故是否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了結”作為界定標準。所謂“了結”,是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造成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的交通事故的處理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完自己的法定職責,分二種情況:一是當事人收到事故認定書后,在法定期限內沒有共同申請損害賠償調解,這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法定職責已經履行完畢,當事人在法定期限最后一日仍未提出調解申請的,即可視為“了結”;二是當事人收到事故認定書后,在法定期限內共同提出損害賠償調解,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主持調解達成協議或調解終結,達成協議或調解終結即可視為“了結”。交通事故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了結后,即使沒有提供有效擔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也不應再扣留事故車輛,而宜及早告訴受害一方當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訴前保全,通過法院的裁決繼續扣押事故車輛而達到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目的。

三、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妥善保管被扣留的事故車輛,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本條規定扣留事故車輛的目的不是懲罰事故責任人,因此對其合法權益同樣要保護,對扣留的車輛要妥善保管,不得使用,對扣留期間損害的,要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六條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機動車一方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一方負主要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八十;

(二)機動車一方負同等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六十;

(三)機動車一方負次要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四十;

(四)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百分之二十;

(五)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在高速公路上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但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一萬元。

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機動車一方在該車應當投保的最低保險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對超過最低保險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前款的規定賠償。

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追求交通事故的發生而造成損失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與處于靜止狀態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交通事故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釋義】本條是關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的交通事故損失賠償的有關規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該條對機動車之間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作了原則規定。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應按過錯責任原則處理,對此規定,大家認識一致,沒有不同意見。實踐中的主要問題是,對該條關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且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時,如何減輕機動車一方責任的規定不好操作,在本實施辦法的制定過程中,各方的認識也不盡一致。因此本條只對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作了具體化的規定。

客觀地說,從運行速度和質量等方面看,機動車都遠遠超過了非機動車和行人,機動車在運行時,對非機動車和行人而言,是一種高度危險。也就是說,在機動車運行時,機動車是強者,非機動車、行人是弱者。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時,首先受到損害的是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的生命權、健康權和財產權。為了有效保護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的合法權益,平衡這種客觀上的強弱關系,目前世界各國對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的交通事故,一般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叫“無過失責任原則”或“客觀責任原則”。指只要行為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不問其有無過錯,均應承擔民事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是在近代工業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公害事故等大量出現,仍堅持過錯責任原則會使受害人因舉證困難而得不到合理賠償,基于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和照顧弱者、穩定社會的要求產生的。

最早規定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是1838年的德國《普魯士鐵路法》。該法規定:“鐵路公司所運輸的人及物,或因運輸之故對別人及物造成損害,應負賠償責任。容易致人損害的企業雖企業主毫無過失,亦不得以無過失為免除賠償責任的理由。”我國1986年《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法律首次對無過錯責任原則的規定,其中的“高速運輸工具”,包括飛機、火車、輪船、機動車等運輸工具。《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對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規定與《民法通則》的這個規定基本一致,都體現了無過錯責任原則,只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補充規定了在兩個法定前提條件下減輕機動車一方責任的原則規定。本條以《民法通則》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為依據,按照無過錯責任原則,對減輕機動車一方賠償責任的規定作了具體化,并補充了機動車一方未購買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和機動車處于靜止狀態時發生交通事故的賠償規定。

本條規定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該規定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有關規定完全一致,體現了無過錯責任原則。這里的“人身傷亡”,指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的事故現場的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身體傷害或者生命終止。“財產損失”,指交通事故造成的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的物質損失,包括車輛維修費用、搶救費用、人身傷亡善后處理費用等。“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就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指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的強制性責任保險。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條規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必須投保該險種。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申請機動車注冊登記必須提交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駕駛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必須懸掛保險標志,否則,應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八條的規定處罰并強制投保,因此,這種保險與自愿投保的其他險種不一樣,是法律規定強制推行的,是“強制”保險。

2006年3月21日國務院《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有關內容作了具體規定。“責任限額”,又稱保險合同的保險金額,分為死亡傷殘賠償限額、醫療費用賠償限額、財產損失賠償限額以及被保險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無責任的賠償限額。按國家保監會的規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標準有責任的為六萬元人民幣,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五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為八千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為二千元。無責任的賠償限額為一萬二千元。根據本規定和本條第三款規定,發生交通事故,除非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都應當首先由保險公司在六萬元責任限額范圍內理賠。可見,保險公司承擔的是一種無過錯責任,實質上是將機動車駕駛人一方應當承擔的部分無過錯責任按照法律規定進行了轉嫁。當然,按《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保險公司對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醉酒駕車肇事的、被保險機動車被盜搶期間肇事的、被保險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三種情形造成的財產損失不承擔賠償責任,對因此在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的搶救費用,也有權向致害人追償。

二、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按照本條規定的比例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前已述及,保險公司理賠,只能在責任限額范圍內,而實踐中交通事故的實際損失有可能超過保險公司理賠的數額,對這個超過的部分,按本條規定,一般應當由機動車一方承擔,其理由是前面提到的,機動車運行是高度危險作業,對其造成的事故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這是生命權高于通行權的體現,也是以人為本在立法中的要求。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無過錯責任原則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在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且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時,應減輕機動車駕駛人一方的責任。對于如何減輕,在省人民政府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本實施辦法的草案中原則規定“機動車一方應當承擔51%以上的責任”。對此規定,省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和省人大內司委的審議意見報告提出了不同意見;在省人大法制委和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聯合召開的聽證會上,多數聽證人陳述表示反對;在征求意見時,實踐部門的同志也反映,這樣規定不太合理,也不好操作。為此,法工委在修改時參考兄弟省市的做法,以機動車駕駛人在事故中的責任為基礎,以無過錯責任為原則,規定機動車一方在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八十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負同等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六十;機動車一方負次要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四十;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百分之二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七條規定,非機動車、行人不得進入高速公路。因此,本條規定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在高速公路上的,機動車一方只承擔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而且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一萬元。

三、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機動車一方在該車應當投保的最低保險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對超過最低保險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本條規定的比例賠償。雖然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是強制推行的,但實際中仍然可能有個別機動車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沒有購買這種保險,對這種機動車造成的交通事故損失怎么賠償,《道路交通安全法》沒有具體規定。從《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規定的精神看,機動車的所有人或管理人不購買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本身就是違法的,如果其機動車造成了交通事故,機動車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應當承擔比已經購買了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者更重的賠償責任。但到底多重為宜,可假設該機動車購買了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其最低理賠限額應由機動車一方全部承擔,這個部分就是比已經購買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者承擔的更重的責任。至于超過這個部分的損失,一般也是由機動車一方承擔,但在機動車一方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時,可按本條關于機動車一方在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八十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負同等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六十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負次要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四十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百分之二十的賠償責任的規定賠償。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在高速公路上的,機動車一方只承擔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一萬元。

四、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追求交通事故的發生而造成損失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規定:“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這里規范的是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為實現某種目的,如結束自己的生命、敲詐錢財、陷害他人等,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行為。但實踐中有人把這里的“故意”理解為故意違法,如故意橫路,而這種理解不符合法律的原意。為了避免產生岐義,在修改法規草案時將這類情況表述為“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追求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樣對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的主觀心態的描述更為準確。本條的規定對機動車駕駛人而言是公平的,也有利于教育公民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五、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與處于靜止狀態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交通事故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按本條第一款的規定,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時,機動車一方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應當說明的是,這是針對機動車運行時發生事故的規定,只有在機動車運行時,它相對于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才具有高度危險;在機動車處于靜止狀態時,它已經沒有高度危險性,因此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與處于靜止狀態的機動車發生的交通事故,只是一般的侵權損害,這時機動車一方不應再承擔無過錯責任。

最后須說明的一個問題是,非機動車駕駛人與行人發生交通事故如何處理。對此《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實施條例》都沒有規定。由于非機動車運行速度不高,不屬于高度危險工具,因此非機動車駕駛人與行人之間發生的交通事故,是一般的侵權損害,按照《民法通則》有關損害賠償的規定處理即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劉超壘

劉超壘

執業證號:

14201202010213532

湖北和開勝律師事務所

簡介:

大學本科學歷,法學專業畢業,現為湖北和開勝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劉超壘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