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受害者有哪些維權渠道,可以索賠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二)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第二條?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此外,受害方若有準確證據,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或者其他謠言產生平臺進行侵權申訴,但需要使用公眾號登錄,提供有效證件、含有簽名或蓋章的有力證據文件進行上傳。之后,客服人員會根據證據是否充分決定是否刪除原文。
一方面是證據難準備、維權時間長,另一方面是謠言擴散速度快,短時間內便可造成巨大損害。因此,在不少受害方看來,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維權,無異于杯水車薪。
造謠的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所以說,若散布謠言,公安機關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對行為人進行處罰,派出所會依據規定,用傳喚證對行為人進行傳喚、查證、處罰。
3、刑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291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如果讀者有涉及到法律的問題需要幫助的,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空地出租協議怎么寫
2021-01-27臨時工與合同工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4刑事案件私了書怎么寫
2021-02-07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6酒駕輕微事故車子要扣多久
2021-03-14交通事故打官司流程
2021-03-21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二手汽車過戶流程是什么
2020-11-27租房中介費怎么收,每個地方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因變更工時制度變更勞動合同協議是怎樣的
2021-01-19工程勞務分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29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勞務派遣職業病如何認定
2021-01-25試用期15天沒工資合法嗎
2021-03-10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保險合同的非要物性是什么意思
2021-03-10保險合同案件中的疑難問題及探討
2021-02-28也談《“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6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