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幾條是購房合同中經常會出現的“霸王條款”;
1.簽訂合同時留有空白
客戶決定購房了,得與開發商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一般情況下,開發商(售樓人員)會遞給客戶一份擬好的合同,合同會有許多空白的地方,有些地方是有待雙方確定后注入相關內容的,而有些選擇性填寫處可能還空著。
這些空白處為開發商日后作弊提供了條件。比如,標準合同第十五條“遲延辦理產權證的,違約金每日按購房全款的萬分之三計算”,但您一不留神,開發商(售樓人員)便將此條款設計成按已付房款的萬分之三承擔違約責任。前不久我們從報上看到過這樣的案例:遲延辦證一年多,只賠付96元。或者在不能按時辦理好時,干脆讓購房人退房。還有的合同中寫明的違約條款表面上貌似公平,實際不公平。例如:約定任何一方解除購房合同都要支付總房款40%的違約金。這實際上只是限制購房人,開發商自己一般不可能將賣出去的房子再收回不賣。
2.違約責任方面不對等
對購房者的要求苛刻,對自己卻想方設法規避一些責任,這是一些開發商的共性,具體體現在買賣合同中違約責任設立的不對等。如“出賣人須于××年×月×日前將房產交付使用,若延期交房,則每遲交一個月,按買受人已付房款3%計算罰金,付給買受人作賠償;買受人若未按期限向出賣人繳清房款,視為違約,出賣人有權從買受人已交購房款中,扣罰10%的金額作違約金。”不平等條款對合同雙方支付違約金的額度和逾期日期規定不對等。我國法律規定: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3.不可抗力方面
面對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人們可以理解為是不可抗力。然而,在房地產企業的眼里,不可抗力卻有著另外的版本。有些房地產廠商把不可抗因素擴大,甚至包括純屬開發商自身或第三方原因造成的伊蘇,這種情況下應由開發商向購房人承擔違約責任。該格式條款私自擴大自己的免責范圍,排除了對方的主要權利。
面對這些“霸王條款”,購房者一定要端起法律的武器,堅決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能放任房地廠商們對于自己權益的侵犯,而是要他們去承擔違約責任。如果你需要這方面的幫助,致電律霸網,我們為你提供專業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辦學校破產清算之若干法律問題初探
2021-02-01小學生用美工刀割傷人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2集資房房子確權是什么意思
2020-11-20和房屋中介打交道注意什么
2021-03-23集資房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05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保密協議是否需要支付保密費
2020-12-09企業必須有工會嗎
2020-11-122020遼寧企業三險比例
2020-12-11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人身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1-01-21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保險理賠中對哪些事情要進行監督檢查
2021-03-18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樹倒塌后壓到汽車如何理賠
2021-03-18自愿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9車子沒買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01運輸工具保險概述
2021-02-22什么是自留保費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