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窩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
(二)構成
1、罪體
行為窩藏、包庇罪的行為是為犯罪人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由此可見,本罪的行為具有以下兩種情形:(1)窩藏行為,即為犯罪人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犯罪人逃匿。(2)包庇行為,即作假證明包庇犯罪人。
客體窩藏、包庇罪的客體是犯罪人。這里的犯罪人,包括判決前的犯罪人和判決后的犯罪人。
2、罪責
窩藏、包庇罪的責任形式是故意。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予以窩藏、包庇的主觀心理狀態。這里的明知,是指知道和應當知道。如果確實不知,則不構成本罪。
(三)認定
根據刑法第310條第2款的規定:“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這里涉及窩藏、包庇罪與其所窩藏、包庇的犯罪人所犯之罪的共犯之間的界限。窩藏、包庇罪是在他人犯罪以后為使其逃避刑事追究而予以窩藏或者包庇,因而是一種妨害司法活動的犯罪。然而,如果事前通-謀而在他人犯罪后又予以窩藏或者包庇的,則構成共同犯罪。這里的事前通-謀,根據1986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窩藏、包庇罪中“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如何理解的請示答復》的規定,是指窩藏、包庇犯與被窩藏、包庇的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動之前,就謀劃或合謀,答應犯罪分子作案后給以窩藏或者包庇。如果只是知道作案人員要去實施犯罪,事后予以窩藏、包庇或者事先知道作案人員要去實施犯罪,未去報案,犯罪發生后又窩藏、包庇犯罪分子的,都不應以共同犯罪論處,而單獨構成窩藏、包庇罪。因此,通-謀與明知是有所不同的,通-謀具有謀劃或合謀的內容,唯有如此,才構成共同犯罪。
(四)處罰$page$
根據刑法第310條第1款之規定,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加重處罰事由犯窩藏、包庇罪而情節嚴重的,是本罪的加重處罰事由。這里的情節嚴重,是指窩藏、包庇的客體是危害嚴重的犯罪分子;窩藏、包庇犯罪分子的人數較多的;窩藏、包庇犯罪分子的時間較長,致使犯罪分子長期逍遙法外的;多次窩藏、包庇犯罪分子的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子女探視權是指什么
2020-11-17房屋中介簽合同有效嗎
2020-11-25二手房購房合同補充條款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商標權是否應做攤銷
2020-11-11分期付款買手機,不還錢也不還手機會怎么處理
2020-12-28合伙人退股如何清算
2021-01-12沒有實際借款的還款協議有效嗎
2020-11-19執行異議復議規定的基本原則和10個核心問題解讀
2021-01-09贈與合同受贈人后期簽字可以嗎
2021-02-08訂婚了想退婚錢怎么辦
2021-03-15離婚自由的保障措施有什么
2020-12-07船舶買賣合同可以約定管轄嗎
2020-11-29行政處罰作出后未送達生效嗎
2020-12-26哪些非婚生子女享有繼承權
2020-12-11海外購房與國內購房的差異有哪些
2020-11-26勞動合同過期是否有效力
2021-03-05口頭辭職合不合法
2020-11-09遲到可以辭退嗎
2021-03-15交通事故意外險的適用對象是什么
2021-03-10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