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8日凌晨,**公司的業務員李先生開著公司的小客車,在順德105國道由大良往中山方向行駛至順德容桂鹿茵路口時,與唐某駕駛的泥頭車發生碰撞,造成兩車受損及唐某受傷的交通事故。經交警認定唐某負全責,李先生無責任。
由于肇事司機唐某受傷住院,肇事的泥頭車也沒有購買保險。想著自己的車已經購買了包括車輛損失賠償的“全保”,李先生所在的企業**公司(化名)就自掏腰包維修了小客車,但是當**公司手持車輛全保保單向被告保險公司索賠汽車損失險賠償金時,保險公司卻拒絕賠償。協商不成,**公司只好將保險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保險公司承擔車輛損壞的保險賠償責任,賠償已付出的拆檢維修費350元、維修費74124元、拖車費440元、評估費3265元,訴訟費877.24元,合計79056.24元。
庭審中保險公司拿出雙方簽訂的《保險合同》,認為其中的第26條規定,“保險人依據被保險機動車駕駛人在事故中所負的事故責任比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次事故中**公司投保車輛的駕駛員李先生在事故中不負責任,因此保險公司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順德法院經審理后認為,保險公司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雙方簽訂的保險條款第26條屬于格式條款,且與保險法的規定相矛盾,應認定為無效。被告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事故車輛的損失賠償責任,向**公司賠償車輛損失78179元。
(林勁標楊-虹)
■法官說法■
“無責免賠”
易誘發道德風險
林勁標楊-虹
本案主審法官彭-彬認為,首先從合同形式上來看,被告所提的“無責免賠”依據即合同條款的第26條,處于合同非明顯位置,被告也沒有盡到提示及明確說明的義務。其次,從內容上來看,該合同條款第26條屬于免除己方責任的格式條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該條款應認定為無效條款。最后,被告車損險條款第26條的約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規定的保險人應當向被保險人先行賠付的原則相矛盾。將應由被告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責任轉嫁給了被保險人。該約定不符合保險法的立法目的,更不利于防止道德危險的產生。
彭-彬認為,按照我國民法及保險法的相關規定,投保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無責一方的車主既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律關系要求對方車輛車主賠償損失,同時也可以依據保險合同關系向自己投保的保險公司索賠。當車主選擇向投保的保險公司索賠時,保險公司應當依法承擔保險賠償責任。因此被告以原告投保車輛的駕駛人員在交通事故中不負責任為由而拒絕承擔賠償責任的理由不成立。
■各方觀點■
■車主:
行業潛規則必須立刻取消
車主小張:“我也碰到和**公司一樣的遭遇。車子發生事故,我負次要責任,結果保險公司只肯負30%的賠償責任。買保險時說的是全保,但理賠的時候就說要按責任比例,這樣忽悠消費者的行業潛規則必須立刻取消。”
另一車主:“我們車主花錢給自己的車上全險,就是為了發生事故時能減少損失。保險公司的無責免賠是霸王條款。”
■交警:
造成了事故處理的不公平
佛山交警胡*官:“當沒有買保險的自行車、電動車與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時,為了保證理賠,很多機動車車主即使沒有責任也會強烈要求承擔全部事故責任。無責免賠條款的存在,造成了事故處理的不公平,也增加了車主的法律風險。”
■保險公司:
行業慣例并無不當
被告保險公司:“車險無責免賠是依據商法效率效益原則制定,并且也并非保險公司單方制定,而是由保險行業協會制定,并經過保監局的合法、合規性審查。目前,整個保險行業都是根據這一規定賠償,公司是基于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理賠,并無不當。”
■新聞觀察■
無責免賠不應該代位求償難實現
林勁標楊-虹
筆者在對國內20多家保險公司的車輛損失保險合同進行對比后發現,被稱為“無責免賠”或“按責任理賠”的條款,在所有商業車輛損失保險合同中都存在,其中只有個別詞語的細微差別。該條款通常表述為:“保險車輛發生道路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根據駕駛人在交通事故中所負事故責任比例相應承擔責任。其中,保險車輛方無事故責任的,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
對于“無責免賠”或“按責任賠付”,除廣東順德之外,在北京、江蘇、重慶等地也已經有類似的案例。法院無一例外地認定“無責免賠”或“按責任賠付”的條款無效,支持了車主的合法訴求。同時由于近期媒體的持續關注,中國保監會也曾公開表示,“不斷改進車險理賠服務機制,要求保險公司依法履行賠付義務。”
今年4月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也發布了《機動車輛損失險代位求償索賠指引(征求意見稿)》,要求保險公司積極協助被保險人向責任對方進行索賠。如果責任對方沒有滿足被保險人的索賠要求,被保險人可以直接向自己投保的保險公司索賠,同時將向責任對方請求賠償的權利轉讓給保險公司,即“代位求償”。
但是,目前“代位求償”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相關統計顯示,2010年保險公司先行墊付的賠款有4000萬元之多,然而通過“代位求償”獲得款項的占比僅為5%。
如果責任車輛沒有購買保險的話,無責車輛的保險公司先行墊付后,所取得的代位求償權基本無法實現。“即使實現,所付出的訴訟、執行成本也相當高昂。”保險業內人士指出。車輛投保率過低是影響目前保險公司“代位求償”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風險加大,增加保費必然成為各大保險公司分散風險、保持經營的選擇。
同時,缺乏規范、簡化的代位求償的流程也是制約“代位求償權”實現的現實因素。目前的代位求償需要被保險人當面簽署并完整準確填寫索賠申請,并親自簽署權益轉讓書,將向責任對方索賠的權利轉讓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進行理賠后取得代位追索的權利,通過通知責任對方或進行訴訟的方式進行追償。一旦其中的銜接環節出現問題,保險公司的代位求償都會出現法律問題。因此協調各方利益和機制,制定更為簡便、規范的代位求償索賠規范,也是保險業協會的當務之急。
■背景知識■
保險代位求償權
保險代位求償權又稱保險代位權,是指當保險標的遭受保險事故造成的損失,依法應由第三者承擔賠償責任時,保險公司自支付保險賠償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的限度內,相應地取得向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通常認為,保險代位權實質是民法清償代位制度在保險法領域的具體運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替人伐樹是雇傭關系還是承攬關系
2021-03-13承租人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2021-02-19抄襲侵犯了出版商什么權利
2021-02-10冒用商標怎么處置
2021-03-10酒駕摩托車追尾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6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高速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03買的安置房現在房產證下來對方不配合過戶怎么辦
2021-02-14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未簽訂勞動合同要雙倍工資屬于一裁終局嗎
2021-03-11保密協議是否屬于勞動合同糾紛
2020-11-30試用期完離職扣一半工資怎么辦
2021-03-08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男子猝死未查明死因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28投保人購買人身保險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嗎
2021-02-10保險人傷事故處理流程
2020-11-18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種類
2020-12-22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呢
2020-12-16保險代理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