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用補償費的分配問題是很多倍征用土地農民最關注的問題。那么,土地征用補償費怎么分配?土地征用補償費分配的原則有哪些?土地征用補償費分配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土地征用補償費的分配:
據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土地征用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勞動力安置費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三部分。對這三部分如何分配,實踐中引起了不少的糾紛,為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條作了特別規定。
第二十二條規定:“承包地被依法征收,承包方請求發包方給付已經收到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的,應予支持。承包方已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以轉包、出租等方式流轉給第三人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青苗補償費歸實際投入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歸附著物所有人所有。”
可見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一般應當支付給承包方,如承包方已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第三人的,則由其實際投入人或所有人所有。
第二十三條規定:“承包地被依法征收,放棄統一安置的家庭承包方,請求發包方給付已經收到的安置補助費的,應予支持。”
由此規定可得安置補償費是對被征地農戶喪失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補償,只要該家庭承包方農戶放棄統一安置的,該費用就應支付給該農戶,而其他形式的承包方則不享有此項權利。
第二十四條規定:“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
根據該條規定土地補償費分配對象是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而什么樣的人才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享受多大程度的分配權,實踐中各村各集體經濟組織作法也各有不同,沒有統一的規定,甚至有些同一村內的不同集體經濟組織之間,或者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在不同時期其分配的方式和依據也各不相同。難免出現分配不公,糾紛不斷。可見如何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是解決土地補償費分配的前提。
最新農村征地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最新征地補償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最新農村征地的程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案件回避的適用是怎樣的
2021-03-17監察委員會辦了錯案怎么申訴
2021-02-16律師事務所可以代理哪些案件
2021-01-28如何申請商標
2020-11-23新交規酒駕如何處罰
2020-12-20如何解除收養關系
2020-12-15探視權怎么行使,一方不履行協助實現探視權怎么辦
2021-01-15先予執行的適用范圍
2020-12-04車輛財產損失民事起訴狀
2020-11-24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提高注冊資本嗎
2021-03-13保證擔保協議范本
2020-12-16什么是單位集資房
2021-02-17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7事故認定書出來后保險理賠的時間怎么確定
2021-03-03家財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以及如何計算賠償
2020-12-15個人保險代理人將收取的保險費占為己有應如何定性
2021-01-22修改建設工程承包合同標準文本的通用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