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10年10月25日7時31分許,某高速公路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司機張某(另案處理)駕駛大貨車與路政工作人員王某發生碰撞,致王某死亡。案發8小時后,肇事司機張某指使張某某(另案處理)冒充其到轄區交警大隊投案。該交警大隊交警羅某從警十余年,在查辦該案時,未按《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要求“固定、提取或者保全現場證據材料”,也未對肇事車輛司機逃逸8小時內的去向進行核實,致使該交警大隊作出了錯誤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為該案的肇事司機是張某某,在責任認定書中也未認定該案中存在逃逸情節,從而使真正的肇事司機張某騙取了車輛保險金45萬元,法院也作出了錯誤的刑事判決,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2011年5月,該案結案后,羅某拿了張某5000元的感謝費。
不久,該案幕后真相暴露,錯誤的判決被撤銷,羅某也被法院判處犯玩忽職守罪和受賄罪,免予刑事處罰。宣判后,羅某不服提出上訴。羅某上訴時,認為自己的行為不具有主觀過錯,他的行為夠不上玩忽職守罪,所拿的5000元不是受賄。今年7月初,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檢察官說法】羅某的行為符合玩忽職守罪的立案標準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楊-燕:綜觀本案,羅某從警十余年,在處理該案時,輕信張某自稱的“離開現場是由于怕路政人員毆打而棄車逃跑”的辯解,導致了交警大隊作出錯誤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并最終導致法院作出了錯誤的判決。這一系列的錯誤后果,是羅某嚴重不負責任造成的。由于他的不負責任,保險公司依據錯誤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賠付了死者王某家屬473258.54元。但是,如果按照該案真相賠付,保險公司只應該賠付交強險22萬元,其余的253258.54元是屬于保險公司的免賠部分。依據法律規定,玩忽職守罪的定案標準是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為30萬元以上。依此,羅某的行為造成的損失達不到法律規定的這個標準,但是他的行為同時導致了法院錯誤的判決,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他的行為符合玩忽職守罪的立案標準。關于涉案的5000元是否構成受賄,羅某主觀上具有了非法占有的目的,但不影響受賄犯罪的成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表見代理與職務行為如何區分
2020-11-15子女贈予父母的房產可以變更回來嗎
2020-11-30遺囑不公證有效嗎
2021-01-03協議限制離婚自由歸于無效
2021-02-27人民法院是否要執行仲裁裁決
2021-01-13排除妨礙和排除妨害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3發生交通事故,警察怎樣劃分責任歸屬
2020-12-21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在偵查階段刑事案件律師代理權限怎么規定
2021-01-08信用卡違約金按天算嗎
2021-01-03訴訟期間未申請財產保全,車輛可以過戶嗎
2020-12-23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發生勞動爭議或者勞動關系轉移接續時,有哪些東西都是重要憑證
2021-01-1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試用期轉正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22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人身保險公司需要承擔怎樣的義務
2021-03-25患抑郁癥自殺能獲得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21出了車禍保險需要立即報案嗎
2020-12-06保險合同違約責任有哪些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