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閑置費征收機關是哪個?
土地閑置費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后,未經原批準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過規定的期限未動工開發建設造成土地荒蕪、閑置時,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的費用繳納閑置費。 具體可以分以下情況:
1、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25條的規定,超出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征收相當于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0%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二年為動工開發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2、以劃撥方式取得的集體土地使用權。根據《土地管理法》第37條的規定,一年內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該省的規定繳納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準機關批準,由縣級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
3、你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用地手續沒有辦完全,沒有達到一定得開發條件,國土管理部門按程序沒辦法為你辦理土地轉讓相關手續的。
4、繳土地閑置費的起止時間是從簽訂《土地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之日起算的。滿一年未動工建設的,按規定繳閑置費;滿二年未動工建設的,可以無償收回。
5、土地的轉讓是在土地出讓的前提下進行的。 達到土地轉讓條件的,雙方當事人簽訂“土地轉讓協議”,到國土部門辦理土地權屬變更手續,把土地使用權變更為承讓人的土地使用權。
二、土地閑置費征收標準是什么?
(一)已經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閑置土地,每月的土地閑置費標準為:
1、經營性房地產用地為合同出讓金總額的1.2%;
2、一般建設用地為合同出讓金總額的0.8%;
3、工業何基礎設施用地為合同出讓金總額的0.4%
4、各類用地累計征收土地閑置費總額不超過該宗用地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合同總額的20%。
二、我國土地使用原則是什么?
(一)土地公有原則。土地公有制是我國土地制度的基礎和核心,土地管理必須遵循這一基本原則。
(二)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原則。我國憲法規定:“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利用土地。”《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開發未利用的土地;適宜開發為農用地的,應當優先開發成農用地。”合理開發利用土地對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增加土地產品的有效供給具有重要作用。
(三)耕地特殊保護原則。《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采取措施,確保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量不減少;耕地總量減少的,由國務院責令在規定期限內組織開墾與所減少的耕地數量與質量相當的耕地,并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國家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保護耕地是我國土地管理政策的首選目標。
(四)土地用途管制原則。《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即國家為保證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編制土地利用規劃,劃定土地用途區,確定土地使用條件,要求土地的所有者和土地的使用者嚴格按照國家確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和利用土地的制度。
(五)土地有償使用原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具有資源和資產的雙重屬性,土地已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進入市場流通。實行土地有償使用,有利于理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
關于土地使用產生的相關的費用基本上都是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交納的,除了土地使用稅是向稅務機關交納的。土地閑置費的征收時間實際上是自取得土地使用權滿一年之后都沒有開發使用土地的,如果連續滿兩年使用權人都讓土地處于閑置的狀態當中,因為這也是屬于對土地資源的浪費,所以政府部門可以依法收回。
土地使用權的使用期限屆滿后怎樣處理
土地出讓金如何計算?
最新的土地出讓年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微信確認續租有效嗎
2020-12-04有解約定金還必須履行合同嗎
2021-03-03交通財產損失評估費誰承擔
2021-01-26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執行立案說明已經在執行了嗎
2021-01-18交通肇事沒有賠償能力怎么辦
2020-11-21和房產中介打交道要注意什么
2021-02-26五險一金的糾紛要怎么解決
2021-03-21經濟性裁員 如何才算合法
2021-03-21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向壽險公司索賠時注意什么
2020-12-15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保險出單員能做理賠嗎
2021-02-22拒賠出具什么單據
2021-02-17耕地上非法建房拆遷賠償嗎
2021-01-08拆遷買安置房折扣多少
2021-03-23小產權房拆遷應如何獲得補償
2021-01-21關于被拆遷人的補償權問題
2020-12-052020年企業拆遷補償標準和方式
2021-01-05在拆遷中如何確定拆遷補償標準是否合理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