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犯罪分子承擔刑事責任是對自身的違法行為所該受到的懲罰,于此同時并不能因此免除民事賠償義務,對受害人來說,采取法律手段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利益,如果罪犯因為無錢退贓款而不了了之,這對受害者來說是不公平的,這種說法在當今法制社會的今天是無法成立的,因為無錢償還并不可以也不能成為免責的法定理由。
在當今的法制社會,隨著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不斷完善,“罪犯沒錢退贓款”的問題得到了更好的解決,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有關規定:“債務應當清償。如果當下不能立刻償還的,可一選擇分期付款的方式,但是必須經過債權力個法院的允許。但是,如果不是無力償還有不同意還債的,就該采取強制法律手段,比如通過法院判決歸還?!本C上所述,無論有錢沒錢,債務人都必須償還債務是無可厚非,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
從實際情況出發,如果出現債務人無力償還的情況又分為不同的兩種,解決辦法也有不同的兩種:一種情況是暫時無力償還,這種情況可以采取合理的措施。換種說法,如果屬于這種情況,可按照上述《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債務人可以采取分期償還的辦法,日積月累地償還債務,雖然時間的長短有點不如人意,但是總會有還清的一天,總的來說,分期償還比無力償還要好一些。如果情況再糟糕一些,也就說的是另一種,就是永久無力償還。對于這種情況,如果是永久無力清償的話,則表明債務人確定沒有能力償還,則只能就通過債務人的個人現有財產抵債來清償,也能一定程度上維護受害者利益,好過債務人無力償還導致受害者利益遭受巨大損失。
對于罪犯來說,法制社會法律有明文規定,刑罰的輕重適應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輕重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的大小。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可作為從輕處罰的依據,有利于罪犯減刑。當然,如果當事人不予賠償,被害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比如可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控訴,提請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法律規定如下:
如果被告人的犯罪行為給受害人所造成一定程度上物質損失,那么受害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受害人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向相關法律機構起訴,如果有特殊情況,受害人親屬也可以按照法律規定起訴。無獨有偶,如果個人行為損害了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會收到法律懲罰。
對于罪犯沒錢退贓款的情況,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明文規定:人民法院在必要之時可以采取必要之法,在一定情況下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比如可以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來達到保全目的。
罪犯服刑期間發現漏罪該怎么處理
不當得利返還起訴狀范文
不當得利之債有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預防非法傳銷犯罪
2020-11-19請律師發律師函多少錢
2020-11-16如何認定公司惡意注銷逃避債務
2020-12-14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離婚需要賠償嗎
2021-01-01哪些遺產可以繼承?
2020-11-142020新婚姻法有什么改變
2021-03-19老人有存款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15限制消費令怎樣才能解除
2021-01-28怎么約定商業秘密
2021-03-05工資里包含競業限制費是否合理
2020-11-13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如何合法辭退員工
2020-11-08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7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理賠程序如何處理
2020-11-29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機動車發生全損應如何理賠
2021-01-20各家保險公司2000年的三大事件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