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拆遷糾紛案件時有發生,政府拆遷已經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企業面對不法拆遷時,經和平手段無法解決的話,就要通過訴訟。
一、企業因拆遷糾紛提起訴訟的時效是多久?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復議法》第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二、拆遷訴訟到底是行政訴訟還是民事訴訟?
征收補償條例中“可以依法提起訴訟”的模糊概念,無論是在理論界還是在實務界,都引起了廣泛爭論。
實際上,在目前的審判實踐中,行政和民事兩種訴訟形式都有。被征收人對補償協議不服的以行政訴訟為主,也就是“民告官”;被征收人不履行協議約定義務時,房屋征收部門多以民事訴訟提起訴訟。
一般情況,應該優先行政訴訟,但不排除民事訴訟。為什么呢?因為民事訴訟在補償等問題上更充分一點,而行政訴訟的好處是舉證有利于某一方。同時補償協議,其實是以合同形式體現的行政決定。所以從協議有爭議一開始就納入行政訴訟,有利于徹底解決糾紛。
三、哪些拆遷行為是違法的?
在征地拆遷糾紛中,只要政府有存在違法行為,被拆遷人都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當地政府征地是否有省級政府或者是國務院的批準征地文件,如果沒有,地方政府征地就是從根本上違反了法律。
2、在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征地的文件的情形下,政府的補償標準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的話,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3、征地補償是否及時、足額的發放到失地失房農民手中,是否按照先補償、后拆遷的原則進行的征地活動。
綜上所述,企業因為拆遷問題打官司,是典型的“民告官”,企業打拆遷官司的時機應該在是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后6個月內。這也是有效是行政訴訟時效,如果企業在這段時間舉證困難,可以提出延期以便更好的收集證據材料。
?行政訴訟不受理怎么辦?
?行政訴訟法院不受理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訴訟不予受理的案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證據采信規則
2021-03-14涉外婚姻離婚要怎么應訴
2021-03-04剝奪政治權利如何規定的
2021-02-15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高速事故一般處理多久
2021-03-15免責條款有何用
2021-03-13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分
2021-01-15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人壽保險理賠的過程
2020-11-15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旅行社責任險條款簡介
2021-01-30哪些情況下不能保險
2020-12-08財產保險合同概述是什么
2021-03-08土地出讓金返還稅收有哪些
2021-01-14土地承包應當進行哪些程序
2020-11-17商業用地要拆遷補償多少合理
2020-12-09協議拆遷簽訂協議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1-03-10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合同范本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