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與拆遷方簽訂的補償協議上只有本村的公章,這是否合法?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規定,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征收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另外,《征收土地公告辦法》第7、8條也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公告及其內容作了明文規定。被征地農民如果對方案有不同意見則有權要求舉行聽證會,當地國土部門應當組織聽證會并根據意見對方案作合理合法的修改。
根據《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和《征收土地公告辦法》的相關規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批準后,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具體實施該征遷范圍內的工作。根據上述規定,一般是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部門作為主體與被征收人簽訂補償安置協議。
也就是說,村委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這一步驟中所處的法律地位與被征地農民是相類似的,應當是提意見、要求聽證。
在征收補償上,必須有被拆遷人的簽字,和實施征地拆遷的市縣級人民政府的蓋子簽字,該份征收補償協議才能對被拆遷人產生法律約束力。
在征收拆遷的實踐中,確實出現了很多被拆遷人的征收補償協議并沒有地方政府的公章,而只是由村集體、村委會來簽字協商。像這樣的情況,一旦出現問題,比如被拆遷人說我的補償太低了,當初村委會說的可不是這么點補償,要求提高的時候,拆遷方就會以并不是由有權機關作出的承諾為由,不支持被拆遷人的訴求。這樣的話,被拆遷的人利益就會受到很大的侵害。
事實上,由政府蓋公章、簽字的補償協議確實也不多,畢竟政府并沒有那么多的精力來同每一個被拆遷人進行協議的簽訂。于是,政府便會將部分權力委托給其他單位實施。也就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村委會與被拆遷人的簽字蓋章是有效的。
村委會、村集體與被拆遷人簽訂補償協議時,一定要要求村委會、村集體出示由政府出具的授權委托書。如果村委會不出示,作為被拆遷人是可以拒絕簽字的。在無法證明村委會、村集體是拆遷方還是被拆遷方代理人的情況下,不要簽署任何的文件,從源頭上杜絕空白簽字。
簽了拆遷協議,補償還能提高嗎?
可以與拆遷公司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嗎?
先拆遷再簽訂安置補償協議違法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旁聽人員應遵守什么規定
2021-02-16承兌匯票丟失如何掛失
2021-01-13租房合同和收據都丟了怎么辦押金
2021-01-23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司法解釋
2021-01-26公章外借他人使用所簽訂的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1商鋪員工在商場摔傷的話誰來承擔責任
2021-01-28假學歷入職國企十年如何處理
2020-11-15人壽保險應該如何理賠,壽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是哪些
2021-02-01航班延誤乘客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3-08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公眾責任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
2021-02-27原告張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1-01-1720天買230萬保險 一男子連續投保后神秘死亡
2021-03-16保險上當后如何維權
2020-11-09交通事故保險合同外的賠償應該誰來承擔
2021-01-21保險單遺失對理賠有影響嗎
2021-03-04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合同嗎
2020-12-09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1-03-04保險理賠后還能投訴嗎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