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審量刑到二審判刑需要多久
《民事訴訟法》規定二審判決的三個月審結。二審裁定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二、一審和二審的區別是什么
1、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于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并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并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5、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采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6、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于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并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7、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說,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通過小編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法律規定二審判決一般需要三個月左右時間,一審和二審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不可以一概而論,希望大家明白。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仲裁委員會的待遇如何
2021-02-01曝光小偷身份,是否侵犯其名譽權
2021-03-22房屋定金糾紛的處理原則是什么
2021-01-30可以抵押商鋪使用權嗎
2020-12-02匯票出票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16贍養人負的贍養義務有哪些
2021-01-01如何鑒定交通事故車損
2021-01-04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什么重要性
2021-02-18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購房的潛規則都有哪些
2021-03-18勞務派遣員工轉正后工齡如何認定
2020-11-20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具體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呢
2021-01-17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保險合同的內容
2021-02-13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投保人以賠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變更是否應予以支持?
2020-12-26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