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逃犯在未歸案期間表現能否影響量刑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在逃犯罪嫌疑人在未歸案期間的表現,一般是不會影響量刑的,人民法院量刑時,主要考慮犯罪情節,對社會危害性等因素。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一條?【量刑的一般原則】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六十二條?【從重處罰與從輕處罰】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第六十三條?【減輕處罰】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
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二、哪些情形必須減輕處罰
根據刑法規定,必須減輕處罰的情形包括:
1、未成年犯。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滿七十五歲的人過失犯罪。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防衛過當。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避險過當。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5、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6、從犯。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7、脅從犯。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但需要注意的是,“打官司就打證據”,倘若沒有證據資料證明犯罪嫌疑人存在上述情形的,法院應該根據案件實際情況,如實進行判決。
因此,對犯罪嫌疑人而言,只存在上述一定要求減輕處罰情形,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證據予以證明。這些證據,可以是公安機關、檢察院依法收集的,也可以是委托的辯護人收集的,只能能證明確實存在上述情形,就可以了。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在逃犯罪嫌疑人在未歸案期間的表現,一般是不會影響量刑的,人民法院量刑時,主要考慮犯罪情節,對社會危害性等因。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基金管理公司減資條件
2020-12-01公司增資步驟是什么
2021-02-02企業融資渠道的有哪幾種選擇
2021-03-18對交通行政處罰不服的怎么做?
2021-02-09房屋贈與子女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侵權行為是什么
2020-12-10工傷能要求賠償贍養費嗎
2020-11-08一方有債務能爭奪撫養權嗎
2021-01-15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后還能再追訴嗎
2020-12-11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土地糾紛派出所能管嗎
2021-01-01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發生勞動爭議或者勞動關系轉移接續時,有哪些東西都是重要憑證
2021-01-14在外地工作發生工傷有哪個仲裁管轄
2021-02-04工傷和意外險的醫療費怎么樣賠償
2021-01-22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保險期間屆滿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2-31撞死人保險賠償多少萬
2020-12-04什么是互聯網保險
2020-12-13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或者經紀業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