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見義勇為被判刑,如何認定見義勇為
如何認定見義勇為國家沒有相關具體的規定,各省有出臺自己的管理辦法。
按照見義勇為行為的性質分類,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兩個方面。一種是與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的行為,另一種是各類搶險救災的行為。
1、見義勇為的法律定義。嚴格來說,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制度之中,并沒有對見義勇為的明確定義,只能夠在一些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中找到相關的內容。見義勇為應該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制止正在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的合乎正義的行為。
2、見義勇為的法律構成要件。從法律的角度進行分析,構成見義勇為行為至少需要下列法律要件。
(1)見義勇為行為實施主體是自然人。所謂自然人是指與法人相對的社會公民個體的統稱。由于見義勇為行為是緊急情況下實施者根據主觀判斷后所采取的行為和行動,因此無論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權利者抑或剝奪政治權利者,都無關緊要。因此,只有將見義勇為的實施者定義為自然人,才能夠符合其法律特性。
(2)見義勇為者必須實施了危難救助行為。所謂的危難救助行為是指當國家、集體、社會、公民個人財產及公民個人生命安全遭到威脅之時,行為人實施了旨在降低損失或威脅的行為,進而產生了相應后果的一切行為。這種行為一般都是在危險的情況下出現,并且伴有較強的風險性。
(3)行為人并不具備法律約定的義務。所謂法律約定的義務是指行為人與救助對象之間存在法律規定的救助責任。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客觀上產生了救助效果,但是存在與救助對象的法律約定,那么這種行為就不能夠算作見義勇為。換句話說,只有行為人的行為超越了法律約定的職責或不具備法律約定的救助義務以外,才能夠成為見義勇為。
(4)行為人主觀存在維護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原則上說,見義勇為行為要求行為者必須在主觀上存在維護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并且由此產生的行為,這種意愿必須帶有正義感,才符合見義勇為的標準。即使行為者的行為客觀上產生了上述結果,但是主觀上僅僅是出于維護自身利益,那么也不能構成見義勇為。
《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來,對于劉某所受的處罰,是完全有法可依的。首先霸座確實是可恨可惡的行為,但是他不屬于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劉某將李某毆打致輕傷,已經完全滿足故意傷害的條件,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整理的關于見義勇為被判刑的相關內容,如果您還有別的疑惑,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在線咨詢,律霸網有很多專業律師可以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品房買賣合同違約金的責任
2021-01-25建設工程合同可以適用留置權嗎
2020-11-09什么是醫療欺詐,醫療欺詐行為應該向哪里舉報投訴
2021-02-27哪些房產糾紛可向法院起訴
2021-02-13反擔保有哪幾種方式
2021-03-14減刑和假釋的最新規定
2020-12-25如何通過支付令追債
2021-02-03賣自己的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02什么時候要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01崗位調動了合同要重新簽訂嗎
2021-03-12員工簽勞務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12-01什么是承包關系
2021-02-10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流程
2021-03-20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車輛發生保險事故如何妥善處理
2021-03-04遇到保險糾紛應該怎么辦
2020-12-30醉酒肇事保險賠償嗎
2021-02-15交通事故保險合同外的賠償應該誰來承擔
2021-01-21怎樣提前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保險公司的業務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