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交通事故后,有的人大腦一片空白,就容易沖動,出現在腦海里的第一個字就是“跑”,這種行為是非常可恥的,但您最終也逃不過法律的制裁,那么具體的法律是怎么認定交通事故逃逸呢?由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認定:
1、 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以行為人構成交通肇事罪為前提條件。
《解釋》中“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指的是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是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條件。如果行為人的行為發生了交通事故,但情節輕微,或負次要責任、同等責任、無人員傷亡、無重大財產損失等,則不構成交通肇事罪。這種情況下,行為人若主觀上認為后果嚴重,自己已構成犯罪,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不應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因為刑法僅處罰那些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對于客觀上未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或威脅的行為,不宜以刑法的方法定罪處罰。
2、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以行為人為逃避法律追究為主觀目的條件。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的車輛必須立即停車,當事人必須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必須移動時應當標明位置),并迅速報告公安機關或者執勤的交通警察,聽候處理;過往車輛駕駛人員和行人應當予以協助。第二十條規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這說明行為人的先行行為即交通肇事行為產生以下五方面的行政義務:㈠停車義務;㈡保護現場;㈢搶救傷者和財產;㈣報警;㈤聽候處理。這五種義務屬于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義務。其中搶救傷者和財產亦是刑事義務。《解釋》中“為逃避法律追究”是行為人逃逸行為的主觀目的,法律追究不僅包括刑事法律追究,也應包括民事法律追究、行政法律追究,即包括:⑴民事人身、財產損害賠償義務;⑵五項行政義務;⑶搶救傷者和財產的刑事義務。所以交通運輸肇事后,行為人負有上述三類義務,為逃避任何一類義務,在主觀上都具備了應受刑法加重追究刑事責任的主觀要件,都是逃避法律追究。
3、 行為人有逃跑行為。
什么是逃跑,詞義是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環境或事物而離開②。在這里認為應界定為,行為人交通肇事后,在人身未受到控制時,為逃避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而使自己的人身不受被害人及其親屬、群眾、事故處理人員控制而離開的行為。要與脫逃區別開來。脫逃詞義是脫身逃走③。在刑法意義上,構成脫逃罪的脫逃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從看守所、監獄、勞動改造管教隊、少年犯管教所、拘役所逃跑的或在押解途中逃跑④。所以脫逃首先要有人身受到有效控制后而脫離。逃跑是人身尚未受到有效控制而逃跑。如果行為人交通肇事后,已被事故處理機關采取關押或押解途中而脫逃,對行為人的脫逃行為,應認定為脫逃罪,另行定罪處罰,而不是以交通運輸肇事逃逸作為交通肇事罪加重處罰。
4、“逃跑”的時間、地點條件。
依據《解釋》規定逃跑的時間是在發生交通肇事后。那么如何理解“在發生交通肇事后”。這個時間段應界定為在事故發生后的當時至行為人被事故處理機關關押或押解途中前的這段時間。行為人在這個時間段逃跑的,屬于《解釋》規定的“逃跑”行為,在被關押或押解途中脫逃的,屬脫逃罪,而非定本罪。逃跑的地點,并不限于當場。行為人在被事故處理機關帶去談話尚未采取關押措施時,趁人不背離開的,仍應認定為《解釋》中的逃跑。
交通事故逃逸若導致擾亂交通秩序,是要受懲罰的,更為嚴重者導致人員死亡的,會處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這些就是交通事故逃逸的認定的簡單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相關咨詢法律365,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幫助。
2017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處理呢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認定標準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上海知青退休的政策是什么
2020-11-07什么是殘廢等級
2020-12-14交通事故死亡的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2交通事故索賠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9“住改非”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6刑事賠償如何受理
2021-02-03訴訟期間涉案房產是否可以抵押
2021-03-23抵押登記在債務履行期滿多久有效
2020-12-28離職了工資要次月發這違法嗎
2020-12-09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申訴和再審不是一回事嗎
2021-02-12未取得預售許可時簽訂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13破產重整怎么拿到工資
2021-01-30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單位能否單方調動員工崗位
2021-01-30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原告張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1-01-17租車公司的車沒有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保險公司對第三者險應如何處理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