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偷稅漏稅抗稅騙稅的區別是什么?
偷稅漏稅抗稅騙稅的區別是:行為性質不同;定義不同;適用的法律不同;承擔后果不一樣。納稅人進行偷稅活動,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的百分之十以上的;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偷稅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偷稅的。
二、相關內容拓展
1、概念不同:
偷稅:故意的少繳或不繳稅款的違法行為。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不繳或少繳稅款,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
逃稅:對構成刑事犯罪的偷稅行為的稱謂。《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
抗稅: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騙稅:以欺騙手段非法占有稅款的違法犯罪行為,表面形式合法。納稅人用假報出口等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經過公開的合法的程序,騙得稅務機關信任,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騙取減免稅或者出口退稅的行為,并在表面上具有合法性。
漏稅:無意發生的少繳稅款行為。由于納稅人不熟悉稅法規定和財務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漏繳或少繳稅款的違章行為。如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少計應稅數量,錯算銷售金額和經營利潤等。
欠稅: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超過征收法律法規規定或稅務機關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納稅期限,未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
2、方法不同:
偷稅:以欺騙、隱瞞的方式逃避納稅;
欠稅:主要是拖欠;
騙稅:用欺騙手段獲取出口退稅;
抗稅:主要是抗拒納稅規定;
逃稅:故意為之;
漏稅:并不是主觀刻意為之;
其中偷稅和騙稅比較隱蔽,而欠稅和抗稅比較直接明顯,容易辨別;
3、違法程度不同:
偷稅:對納稅義務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漏稅:對漏稅者稅務機關應當令其期限照章補繳所漏稅款;逾期未繳的,從漏稅之日起,按日加收稅款滯納金。
逃稅: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欠稅:欠稅數額不滿1萬元,尚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欠繳稅款50%以上5 倍以下的罰款。
騙稅: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條規定,有騙取出口退稅行為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規定期間內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抗稅: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偷稅漏稅抗稅騙稅都是沒有按照我國的相關的分類標準依法納稅的行為,因此都是違法的行為。在發生這些情況的時候,一定要盡力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工作,將偷漏的稅款及時補繳并且足額繳納滯納金,如果還是拒不支付或者拒絕執行相關的義務的,將會從重處罰。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面對婚姻中的家庭冷暴力如何有效解決
2021-03-04工程延期交付發包方如何索賠
2020-12-29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08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違法活動如何處罰
2020-12-09醫療事故賠償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2021-02-24怎么限制探望權的時間
2021-03-09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1-13物業非法入駐怎樣處理
2021-03-24老公動手打你怎么處理
2020-11-15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合同欺詐要怎么賠償
2021-03-19學生在校住宿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3騁用合同和勞務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5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退休職工死亡撫恤金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25勞動糾紛二審受理后多久立案
2021-03-22意外險怎么買
2020-12-29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