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
我家保姆在我家一次把腰扭了,關窗戶。一次把手弄破了,傷了大動脈。之前休息了一個星期,現在又休息了,我給了400元給她打破傷風鎮治療,現在回家了,我想問我需要負責嗎,要一直負責到底嗎,那她休息了我要不要付他工資呢?她讓我們自己看著辦/我們沒有簽合同,是我們隔壁小區的阿姨。不知道法律有沒有規定這些?
律霸網律師回答:
需要賠償,但可根據對方過錯相應減輕你的賠償責任。
相關法律知識:
工傷索賠的賠償項目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造成一般傷害(未達到殘疾)的賠償項目
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
二、造成傷殘的賠償項目:
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三、造成死亡的賠償項目:
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傷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
四、職工下落不明的情況:
職工外出或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賠償項目,要分不同情況而定。職工沒有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獲得的賠償項目有: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生活有困難的);職工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獲得的賠償項目有:喪葬費、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第一條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六條第一款的授權,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是指無營業執照或者未經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以及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單位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者用人單位使用童工造成的傷殘、死亡童工。
前款所列單位必須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向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傷殘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親屬給予一次性賠償。
第三條一次性賠償包括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在治療期間的費用和一次性賠償金。一次性賠償金數額應當在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經勞動能力鑒定后確定。
勞動能力鑒定按照屬地原則由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理。勞動能力鑒定費用由傷亡職工或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第四條職工或童工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在勞動能力鑒定之前進行治療期間的生活費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確定,醫療費、護理費、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以及所需的交通費等費用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準和范圍確定,并全部由傷殘職工或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第五條一次性賠償金按照以下標準支付:
一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6倍,二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4倍,三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2倍,四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0倍,五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8倍,六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6倍,七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4倍,八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3倍,九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2倍,十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倍。
前款所稱賠償基數,是指單位所在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
第六條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造成死亡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一次性賠償金,并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一次性支付喪葬補助等其他賠償金。
第七條單位拒不支付一次性賠償的,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傷殘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親屬可以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舉報。經查證屬實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責令該單位限期改正。
第八條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傷殘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親屬就賠償數額與單位發生爭議的,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九條本辦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頒布的《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來的住房面積縮水怎么辦
2021-03-16一地多證,誰能獲得使用權
2020-12-04出租車撿到手機不給怎么辦
2021-03-11右手食指一節截止了怎么賠償
2021-01-31外商投資企業設立需要資料有哪些
2021-03-08股權轉讓溢價部分如何交稅
2021-02-14公司增資跟股權轉讓能同時進行嗎
2021-03-21非金融機構企業間借貸的合法化操作方法有哪些
2021-03-25賣方收了定金能違約嗎
2021-02-04申訴期間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1國內外的結婚程序
2021-03-06贍養費不給強制執行立案需要多久
2020-12-23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公攤面積最后被用到了什么地方你造嗎
2021-02-06房屋火災意外險多少錢
2021-01-24發生哪些事故時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
2021-01-05妻子代簽的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2-12保險合同的訂立—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2-27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二)
2021-02-16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