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屬于哪種違法行為
概念
犯罪行為指違反刑法且刑法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
構成要件
我國刑法規定有四百多種犯罪,從構成要件上進行分析,每一種犯罪都具備四個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體。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確定任何一種犯罪必須具備的缺一不可的條件。《刑法》同時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就說明,行為的情節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是區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是犯罪的話,那么應該屬于違反刑法的明文規定的行為,這樣的行為是犯罪的,需要受到刑事處罰,有可能會被判處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死刑。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孕婦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12婚外情會坐牢嗎
2021-03-25人身損害賠償墊付后如何追償
2020-12-27危險駕駛罪怎么判刑
2021-03-06勞動合同期限錯了還有效嗎
2021-02-15法律中規定的雇傭關系是怎樣的
2021-03-21冷暴力算校園欺凌嗎
2020-11-13多份遺囑之間有沖突,該怎么辦
2021-01-29小貸公司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申請條件是哪些
2021-01-31債權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2-26雇傭關系可以隨意解除嗎
2020-11-29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
2021-03-21合同上寫工作兩年后交保險合法嗎
2021-01-17保險公司提存的保險保障基金是多少
2021-03-22什么是保險合同,保險合同具備什么特點
2020-12-20打瞌睡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19貨車報保險要資格證嗎
2021-01-05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司法解釋
2020-12-09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續期)合同怎么寫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