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有哪些情形
如地震、水災等。而且不可抗力的事由要發生在合同履行期間,也就是說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不能預見。不可抗力應表現為一種客觀情況,且該客觀情況的出現應同時具備不能遇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三個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53條明確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由此可見不可抗力是在合同成立以后所發生的,不是由于當事人一方的故意或過失所造成的,對其發生以及造成的后果是當事人不能預見、不能控制、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
1、不可預見性。
法律要求構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須是有關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對這個事件是否會發生是不可能預見到的。在正常情況下,對于一般合同當事人來說,判斷其能否預見到某一事件的發生有兩個不同的標準:
一是客觀標準,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夠預見到的,合同當事人就應預見到;如果對該種事件的預見需要有一定專門知識,那么只要具有這種專業知識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預見到的,則該合同的當事人就應該預見到。
另一個標準是主觀標準,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條件如年齡、智力發育狀況、知識水平,教育和技術能力等來判斷合同的當事人是否應該預見到。這兩種標準,可以單獨運用,但在多種情況下應結合使用。
2、不可避免性。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盡管采取了及時合理的措施,但客觀上并不能阻止這一意外情況的發生,這就是不可避免性。如果一個事件的發生完全可以通過當事人及時合理的作為而避免,則該事件就不能認為是不可抗力。
3、不可克服性。不可克服性是指合同的當事人對于意外發生的某一個事件所造成的損失不能克服。如果某一事件造成的后果可以通過當事人的努力而得到克服,那么這個事件就不是不可抗力事件。
4、履行期間性。對某一個具體合同而言,構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須是在合同簽訂之后、終止以前,即合同的履行期間內發生的。如果一項事件發生在合同訂立之前或履行之后,或在一方履行遲延而又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時,則不能構成這個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
買賣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情況一般具有不可避免、不可克服、不可預見的,賣方終止或停止買賣合同履行,應向這類合同中的買方進行說明。待不可抗力結束后,按照實際情況選擇繼續履行或終止合同的履行。符合我國的法律規定。
不可抗力因素包括哪些?
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區別在哪里?
不可抗力因素的免責范圍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國家精神損失賠償法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飼養動物損害到他人的歸責原則是什么
2021-02-28小區收費停車場被盜無監控如何維權
2021-02-01請律師到看守所多少錢
2020-12-19公司跨區變更地址費用
2020-12-26法院起訴前調解流程
2021-03-01失信名單寬限期是指什么
2021-01-12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2020-11-28吃霸王餐構成什么罪
2020-12-15女方協議離婚共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權、債務分擔怎么寫
2020-11-16法律上對繼承權的順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5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集資房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2021-01-30勞務派遣工合同到期終止可否享受經濟補償金
2021-01-17工地勞務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1-14意外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2-06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