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東通過出資以取得公司權益,對公司負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公司股東的出任資格首先應該滿足自然人的條件,并且具備完全的民事責任能力,具體情況還有依據公司章程以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具體分析。本文律霸的小編就針對“公司法股東條件資格是怎樣規定的?”這一問題給大家帶來具體的解答。
公司法股東條件資格是怎樣規定的?
一、法人股東的主體資格
公司股東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是企業法人。一般依法設立的各類企業法人均有權對公司投資,成為公司的股東,而沒有專門的限制。《公司法》第15條規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投資;但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成為對所投資企業的債務連帶責任的出資人。”企業法人對公司出資成為公司股東的前提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該企業法人必須依法存續,即企業法人應當具備《民法通則》規定的條件,未依法辦理核準登記手續,不存在被撤銷、解散、宣告破產或其它終止企業法人的情況。
對于非企業法人的股東資格,法律進行了限制。但是,依據1999年6月29日國家工商總局第173號文規定:“社會團體(含工會)、事業單位,具備法人資格的,可以作為公司股東或投資開辦企業法人,但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規定不得經商辦企業的除外。”
二、自然人股東的主體資格
有關自然人股東資格條件,我國《公司法》未作明確規定,實踐中存在一定的爭議,如作為設立公司的股東和發起人是否應受到其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繼受股權的自然人是否應受其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在此,做一簡單歸納。(有關自然人股東主體資格在理論和司法實踐中的爭議點主要在于行為能力欠缺者能否通過原始取得或繼受取得成為公司股東。關于繼受取得股權,如通過法定繼承、受贈、有償受讓等,公司法未作禁止性規定,理應允許。對于原始取得成為股東,也即該行為能力欠缺者能否作為公司的發起人,具有較大爭議。從國外立法情況來看,日本、韓國以明確的立法規定允許該行為能力欠缺者具備公司發起人資格,德國的立法亦明確允許,但是,同時要求必須通過代理方式,即有限制的允許;美國、臺灣立法規定禁止行為能力欠缺者作為公司發起人。我國法律未作明確規定。有學者提出應當借鑒德國立法,有限制的允許行為能力欠缺者作為公司發起人,即要求必須采取代理制度。)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具有股東資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股東資格應當視情況而定。
從公司設立行為的性質角度分析,公司設立是一種市場準入行為,對公司的投資在本質上屬于合同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投資設立公司的行為,根據《合同法》第47條規定,該合同行為的效力待定。當一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擬和他人共同簽署公司章程為設立公司時,若他人明知,則可采用事先取得法定代理人追認的方式以明確合同行為的效力。若他人不知且公司章程已簽署,則可采取事后追認的方式明確合同行為的效力。
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投資設立公司的行為,《合同法》沒有相關規定,應適用《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即該合同行為無效。
對于行為能力欠缺者通過繼承或受贈制度擬取得公司投資主體資格的行為,應適用《民法通則》、《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以及《合同法》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上述行為無效。該等行為屬于行為能力欠缺者的獲利性質,為有效行為。
三、合伙企業
合伙企業是獨立于法人和自然人之外的民事主體,具有向公司出資的股東資格。
首先,合伙在人格、財產、利益結構和責任承擔等方面已經具有了相對的獨立性。
其次,作為特別法的《合同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已經將合伙作為民事主體。同時,民事訴訟法也已經確立了合伙的訴訟主體地位,如果實體法上不能作為主體資格,那么在訴訟法上卻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主體是毫無意義的。
再次,公司股東之間愛你的協議出資、協議制定章程行為在本質上屬于合同行為,該行為適用《合同法》規定。根據《合同法》第2條的規定,合同是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這里所稱“其他組織”當然包括合伙企業。
因此,合伙企業作為非法人團體具有民法上的主體資格地位,其向公司的投資行為系合同行為,受《公司法》和《合同法》共同規范,合伙企業具有向公司投資的主體資格。
四、個人獨資企業
個人獨資企業作為一種企業形態,可以出資成為公司股東。但當個人獨資企業成為股東時,與該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直接出資成為股東的法律地位和責任并無差異。
五、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
對于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出資一般以自然人的名義進行,參照自然人的規定進行。
六、黨政機關公務員股東的資格限制
1、黨政機關和干部不得出資設立公司
2、退離休干部的參與設立公司
3、國家公務員不得設立公司
4、央企領導不得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試行)》第五條規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應當忠實履行職責。不得有以權謀私、損害企業利益的下列行為:
(一)私自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或者在本企業的同類經營企業、關聯企業和與本企業有業務關系的企業從事證券投資以外的投資入股。
對于具備完全民事能力的自然人,是具備成為公司股東的資格的,但是如果是遺產遺留、贈與以及有償獲取等方式成為公司股東,公司法未加以制止的,也是可以進行的。各個國家對于公司股東條件資格的限制有所不同,大家可以進行區別了解。
公司法人變更后果嚴重嗎?會給公司帶來怎樣的風險?
公司法人有年齡限制嗎,法人的分類有哪些?
最新公司法解釋一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電話辱罵他人怎么處理
2021-02-27著作權糾紛的處理有哪些途徑
2021-02-22聽證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12立遺囑有五大形式五項內容
2020-12-11勞動條件發生變化能變更合同嗎
2021-01-17上海離職補償金標準最長補償多少月
2020-11-26房產贈與給侄子要交契稅嗎
2021-03-15如何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
2021-01-09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實習期毀約有什么后果
2021-01-11什么情況公司不能勸退員工
2021-03-22人身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1-01-21未履行必要勘驗義務 保險公司應承擔理賠責任
2020-11-08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怎樣提前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問題是什么
2021-01-14準保戶的開拓步驟
2021-01-20什么條件下可以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