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居住異地執行的條件有哪些
一、監視居住是什么意思
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二、異地監視居住有什么條件
我國法律關于監視居住條款的規定,在取保候審與刑事拘留之間為執法機關適用強制措施提供了一項其他的選擇,完善了我國法律規定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對犯罪嫌疑人的強制措施體系。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第七十七條規定: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住處;無固定住處的,未經批準不得離開指定的居所;但在司法實踐中,監視居住這一強制措施卻并未被普遍運用,即便運用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其中主要表現在對犯罪嫌疑人的異地監視居住方面。
公安機關在對某些跨地區作案的刑事案件偵查過程中,對一些非本地的犯罪嫌疑人在其被抓獲以后,出于辦案的方便及審查的快捷等因素的考慮,一些基層刑偵部門往往對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采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其監視居住的方法是將該犯罪嫌疑人看押在公安機關所指定的場所,接受訊問。在被監視居住期間,出于辦案需要及安全的考慮,犯罪嫌疑人與外界相對隔絕,行動自由在公安機關監控之下,事實上,這樣的監視居住與完全被剝奪人身自由的刑事拘留或逮捕等強制措施無異,所不同的只是一個是被關押在專司收押、看管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看守所,而另一個則被以監視居住的名義被看管在公安機關指定的場所。
這樣的監視居住一是于法無據,不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雖然被監視居住,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居所內尚有人身自由實質要求。二是增加了辦案單位負擔,辦案單位往往要指派專門人員進行二十四小時看管,被監視居住的對象基本沒有活動的余地,辦案人員也不堪重負。三是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由于被監視居住的對象是在公安機關所指定的居所,一方面因無提審手續及程序的限制使偵查人員可以隨意提審或任意延長審訊時間,同時還可能由于被監視居住對象的抵抗會招致辦案人員的打罵或者刑訊;另一方面,因我國刑事訴訟法未明確規定被監視居住的天數可以折抵刑期,故而被監視居住對象被監視居住的時間有時難以抵算刑期。
異地監視往往會帶來諸多不便,尤其是都辦案人員,如果有比較方便的方法一般不會采取異地監視的辦法。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仲裁機構如何進行消費爭議仲裁
2021-02-08數罪并罰能否判緩
2020-11-30如何認定交通事故工傷
2021-03-02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1-09租房怎么防中介風險
2020-12-17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女職工產假時間如何保證,產假期間的工資如何保障
2020-12-11拒付加班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1-07建筑工程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1“三個期限”避免保險合同糾紛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1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保險法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要有什么條件
2021-01-10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條
2021-01-30村委會是不是確認土地承包無效的主體
2021-02-09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0-12-01湖南益陽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09宅基地拆遷補償包括哪些具體的內容
2020-12-20小產權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