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也就是說,取保候審的案件辦理期限最長不超過12個月,監視居住的案件最長不超過6個月。有些地方對此條理解還存在偏差,認為公檢法三機關分別可以取保候審12個月、監視居住6個月,這樣就可能對當事人取保候審36個月、監視居住18個月。筆者認為,這種理解使這類案件的辦案期限與其案件的性質不相適應,容易導致出現當事人訟累,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應予糾正。
此外,刑訴法應在12個月、6個月基礎上進一步縮短。
第一,有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案件久拖不決,侵害了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內的合法權益。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會延長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期限;對于其他當事人來說,也會因案件辦理期限過長而加重心理上、精神上,以及精力、財物上的負擔;對于被害人而言,則會使其受到侵害的合法權益得不到盡可能早的補償和撫慰,縮短辦案期限有利于克服以上弊端,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刑事訴訟法之所以規定辦案期限,既是為了保障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的順利進行,也是為了提高司法效率,確保及時查清犯罪事實,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追究。雖然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了“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但由于法律規定的辦案期限較長,致使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案件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長久擱置,久拖不決。縮短辦案期限,有利于確保案件及時辦理,提高司法效率。
第三,有利于增強法律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刑事訴訟法對逮捕案件的偵查、起訴、審判階段,都作出了具體而詳細的規定,且其大多數案件的辦案期限相對于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案件要短得多。在司法實踐中,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案件大都是犯罪情節較輕,事實清楚,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輕微、簡單的刑事案件。這樣就出現了犯罪情節重、案情復雜的案件辦理期限短,而犯罪情節輕、案情簡單的辦案期限相對長的不和諧現象,這種“厚此薄彼”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刑事訴訟法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因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案件辦案期限要相應縮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傷殘鑒定需要多少鑒定費
2020-11-09無期徒刑的特點是什么
2021-02-15國家對未成年工勞動保護有哪些
2020-12-03合同部分履行定金怎么退
2021-03-20有抵押物還能保全其他財產嗎
2020-11-19監視居住手機被監聽嗎
2021-01-31退婚了還可以再訂婚嗎
2020-11-302011誤工費標準:誤工費到底怎么算
2021-01-20什么情況下能約定服務期
2021-01-03夫妻共同財產包含哪些內容,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1-01勞動訴訟與勞動仲裁有哪些區別
2020-12-30飛機航班延誤賠償規定
2020-12-04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29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保險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嗎
2021-02-01分紅保險待遇有什么
2021-01-15國有土地出讓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3-02土地轉讓承包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