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犯罪嫌疑人從被拘留或逮捕起,至司法審判終了前這段羈押時間,短則半年,長則兩年不能與其近親屬或者監護人會面。因為我國刑事法律沒有規定被羈押人羈押期間享有會見親屬權利,根據刑事司法慣例,看守所不允許犯罪嫌疑人會見其親屬。這一做法是否人道,是否合理?我認為被羈押人會見親屬權利屬于司法人權內容,應該遵循國際刑事司法慣例給予保障。
保障被羈押人審前會見親屬權利是國際刑事司法人權的要求。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十分關注被羈押者審前待遇問題,《聯合國拘禁者待遇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和《保護羈押或監禁人的原則》都規定了被羈押人享有接觸家庭成員權利內容。關于接觸家庭成員權利包括被羈押人有權要求司法機關通知其近親屬有關羈押的原因和地點,有權要求會見自己的近親屬,有權與自己的親友通信,有權與自己的親友保持一定聯系等項內容。以上內容已構成國際刑事司法人權的組成部分,在許多國家刑事法律中得到確認和保障。
但是對于被羈押人會見親屬權利,我國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卻采取了回避和保留態度。我國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律沒有涉及被羈押人審前會見親屬權利內容,由于立法回避這一問題,所以在理論上既不能肯定存在這一權利,也不能否定存在這一權利。在司法實際中,司法機關則采用了兩種做法:對于中國籍的犯罪嫌疑人,沒有任何刑事訴訟規則規定被羈押人的會見權,只允許被羈押人與近親屬通信,不允許被羈押人與近親屬會見;對于外國籍的犯罪嫌疑人,1998年《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334條規定:“在公安機關偵查羈押期間,經公安機關批準,外國籍犯罪嫌疑人可以與其近親屬、監護人會見、與外界通信。”可見,我國司法機關對于被羈押人會見親屬權利既肯定又否定,但是實施內外有別政策,對于外國籍犯罪嫌疑人的會見親屬權有所考慮,而對于中國籍犯罪嫌疑人的會見親屬權則不予以考慮。這種內外有別顯然屬于一種不平等的司法待遇。
我國對此問題立法上的回避態度和司法中的保留做法可能出于種種現實原因考慮。但是顯然它與多數國家刑事司法慣例相背,不符合國際刑事司法人權保障的要求,影響我國刑事司法的社會聲譽,損害我國司法機關的國際形象。
保障被羈押人審前有權會見親友是一種司法人道待遇。根據我國刑事訴訟程序,被羈押人從拘留逮捕起至一審審判止,如果沒有任何法定延長情況的,其羈押期限是4個半月;如果有各種法定延長情況的,其羈押期限可長達20個月。除此之外還有特別重大復雜案件所適用的合法長期羈押以及司法機關違法辦案所造成的超期羈押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權額的決算期如何確定
2020-12-0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訴訟時效屆滿能否重新確認債權的幾個批復附解析
2020-12-04交通事故怎么界定
2020-12-13支票有效期
2021-01-06消費者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2020-12-24可以對支付令提管轄異議嗎
2020-12-03公司不成立工會可以嗎
2020-11-15可撤銷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2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發生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辦
2020-12-01在企業固定工轉制過程中,如何處理用人單位與企業固定工的勞動關系
2020-12-17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0-12-16保單受益人變更有講究
2021-03-17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銀行貸款禁止投向保險公司嗎
2020-12-25貨車司機沒有資格證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保險合同簽字由配偶簽字有效嗎
2020-12-01住院收費票據丟失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