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屬于醫療事故,醫療機構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規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醫療機構有過失,但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不構成醫療事故,那么患者的人身損害誰來賠償?
在司法實踐中,對《條例》第49條的理解有一個觀點和原則,就是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侵權糾紛不能適用《條例》的規定處理,應當按照《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規定處理。
《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边@是我國民法確立的對侵權行為造成損害予以救濟的基本原則,也是法制社會對人權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作為行政法規的《條例》,不可能與民事基本法的這一基本原則相抵觸。《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調整的僅是因醫療事故而造成的損害賠償糾紛,僅限于醫療行政處理的層面。而對于不屬于醫療事故、沒有經過醫療事故鑒定或者經鑒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其它因醫療行為而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自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處理。
所以,“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賠償”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存在一定的誤解。對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第2款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能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醫療事故的處理方法
1、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制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并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3、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愿原則,并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
4、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后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承攬合同的責任怎么承擔
2020-11-17計時工資有績效獎金嗎
2020-11-24妻子是否可做丈夫法定監護人
2021-02-05看守所非直系親屬能探望嗎
2021-01-08未婚同居多久算事實婚姻
2021-03-10危險駕駛罪的構成要件及其與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關系
2020-12-06保護令案件的證明方法是什么
2021-02-03房屋抵押后還不上流拍能住嗎
2021-03-20商業銀行可以不經營辦理國內外結算業務嗎
2021-03-16公章外借他人使用所簽訂的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1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股東離職是否有競業限制
2021-01-30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保險合同轉讓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17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家中失火保險可以賠嗎
2021-01-24如何認定事故理賠費
2020-11-29夏季有車族發生有哪幾種情況,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2021-02-07法院將主動審查投保人是否具有保險利益嗎
2021-03-12什么條件下可以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