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被告人李某于2OOO年6月19日17時許,得知其妻任某與同村趙某因割草之事發生爭執的情況后非常氣憤,于是拿著自家鐮刀到趙某家說理,因話不投機發生爭吵,李某用鐮刀把打趙某(72歲)胯骨一下,隨后李、趙二人相互廝打、謾罵,之后趙某倒地不省人事,被送往寧城縣醫院搶救,入院九日后死亡。經法醫鑒定趙某為輕微傷,其系外力作用誘發患高血壓、動脈硬化大腦出血死亡。事后趙某家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2002年轉為刑事案件。分歧:本案在審理中對于李某的行為如何定性,即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產生了三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李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理由是:故意傷害(致死)犯罪,首先具有傷害犯罪的主觀故意,即想達到一定的危害后果之目的,其次是在主觀目的支配下實施傷害行為,本案中的被告人到被害人家去,是為了找被害人說理,由此而引發爭吵并廝打,如果被告人真想達到傷害被害人之目的,就應用鐮刀直接砍傷被害人,或用刀把打擊被害人的要害部位。傷害犯罪屬于結果犯,達不到重傷或輕傷結果就不構成犯罪,根據法醫定,本案被害人趙某身體損傷程度不構成輕傷,所以李某行為不構成犯罪。第二種意見認為,李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理由是:李某主觀上有傷害他人身體的故意,即手持鐮刀到趙某家,并聲稱要砍死趙某,客觀上實施了傷害行為,法醫鑒定證明被害人趙某唇部、前胸、左大腿等部位多處受損傷,顯而易見,按著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李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第三種意見認為,李某的行為應定過失致人死亡罪。其理由:根據法醫定,趙某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其自身生理疾病所致,李某的行為只是一種誘發因素。同時法醫鑒定還證實趙某身體受到損傷程度不構成輕傷,這說明李某不想傷害趙某,但是,李某與趙某長期居住生活在一個村莊,明知趙某患有高血壓病,也應該知道趙某已七十多歲高齡身體可能潛在其他疾病,更應該意識到一個年青力壯的成年人在氣急之中對其進行毆打可能產生的什么樣危害后果,因李某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所以應定過失致人死亡罪。筆者贊同第三種意見。評析:本案爭論的焦點問題是:被告人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什么罪,如何定性更能體現罪行相適應的原則。任何一種故意犯罪,都是主觀故意直接支配客觀行為,反過來,客觀行為又反映主觀故意內容,也就是說先想后做,想做與去做反映了行為人主客觀相一致的犯意表示。本案中的被告人李某如果想傷害被害人趙某,就應直接打擊其要害部位或直接砍傷趙某,因此,我們應根據本案案情從客觀到主觀進行判斷,即從行為人是否構成傷害行為再反推行為人是否具有傷害故意,具體來說,應結合以下客觀情況加以判斷:1、實施行為時的環境,看是在什么情況下引起的打擊行為,是因為日常瑣事還是尋機報復,本案中的被告人與被害人無任何矛盾和過節,只是因為割草一事,即生活瑣事而發生的一般毆打行為。2、打擊的工具及部位,被告人雖然手持鐮刀,但打擊時確用鐮刀把打擊被害人的胯骨一下,而沒有直接打擊其要害部位,更沒有用刀直接砍傷被害人。3、打擊的力量、頻率,一般來說,力量越大,頻率越迅速,故意傷害的可能性越大,本案中被告人正當中年,身體良好,根據雙方力量對比,被告人完全可以連續擊打被害人,但其并沒有這樣做,只是打被害人一鐮刀把,這說明被告人不想傷害被害人,被害人的死亡與被告人行為之間不存在必然的、直接的因果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租合同終止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1134歲扶貧干部殉職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1-02-12債權優先于物權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15子女撫養費一方拒絕支付怎么辦
2020-11-09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勸退包括辭退嗎
2021-03-09購房訂金可以退嗎?購房訂金和購房定金有何區別
2021-01-25不批準年假強休算曠工嗎
2020-12-12辭職是否必須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怎樣為車輛買保險
2020-12-07有產品責任險的產品可不可以放心購買
2021-01-05飛機延誤幾小時有賠償
2021-01-23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2020最新人身保險新傷殘標準是什么
2021-01-09怎么對保險業非法集資處理
2020-12-07辦理交通保險理賠符合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7如何改變觀念提升網絡保險品牌
2021-01-24CIF價格條件下貨運保險發生貨損如何索賠
2021-02-16保險經紀人 Broker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