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一方當事人依照法律或約定是否可提前終止合同?
合同一方當事人依照法律或約定提前終止合同是可以的,當事人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和契約必須系其真實意志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的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
這一條款主要是針對民事方面的合約,而且是不能與法律上強制性規(guī)定相沖突的情況下,你們間的約定在法律的效力上高于法定的效力,即法院或仲裁機構在對某一情況存在約定又有法定的情況下,采納約定的內容,不采納法定的內容。
二、當事人在合同中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每一部法律都是屬于它自己的基本原則,所以在合同實務,我們也必須遵循合同法基本原則。
1.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各方應在權利義務對等的基礎上訂立合同。
2.意思自治原則。意思自治是貫徹合同活動整個過程的基本原則,在不違反強制性法律規(guī)范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基礎上,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公平原則。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任何當事人不得濫用權利,不得在合同中規(guī)定顯失公平的內容,要根據(jù)公平原則確定風險與違約責任的承擔。
4.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應當誠實守信,善意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不得有欺詐等惡意行為。在法律、合同未作規(guī)定或規(guī)定不清的情況下,要依據(jù)誠實信用原則解釋法律和合同,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
5.守法、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訂立合同后,合同一旦發(fā)生效力,當事人就應當履行合同記載的條款中規(guī)定的義務,如果一方當事人違約的,另一方可以按照合同中約定支付違約金,若違約金數(shù)額小于違約行為造成的實際損失的,受損一方還可以要求違約方再支付違約金的同時支付賠償金。
合同當事人拒絕履行義務的條件是什么?
合同當事人約定違約金的上限是多少?
貨物運輸合同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責任認定要多久
2021-02-08商標侵權如何判定
2020-11-11抵押財產屬于破產財產嗎
2021-02-25如何行使合同解除權
2021-02-22打借條必須需要擔保人嗎
2021-03-25法院強制執(zhí)行還調解嗎
2020-11-11如何審查《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1-02-11協(xié)議離婚,如何要回我的買車資格
2021-01-30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多久生效
2021-01-14企業(yè)承包與租賃合同區(qū)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鄉(xiāng)村規(guī)劃外的違法建設如何處罰
2021-02-24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可向勞動爭議仲委會申請仲裁的情形
2020-11-30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怎么處理?
2021-02-12第三人代為履行后怎么追償
2020-11-13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實習期完還有試用期合法嗎
2021-02-042020勞動法律關于勞動力外包是怎樣規(guī)定的,與派譴的區(qū)別
2021-03-23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被保險人的直接解除權行使條件有哪些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