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1999年,張女士從一家企業提前退休后前往日本。2001年4月,她和姐姐約定,自己打工所得匯到國內由姐姐代管。之后,張女士先后向該銀行賬戶存入24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180萬元。然而,她的姐姐卻把這筆錢陸續轉入自己的賬戶。 2008年,張女士從日本回到上海,要求核對存款賬目,姐姐雖口頭承認有關事實,卻始終不愿簽字確認。張女士認為,姐姐、姐夫將自己的錢用于購房及裝修等,于是將他倆起訴到法院,請求法院扣除姐姐代為支付的女兒生活費等支出20萬余元,判令她和姐夫歸還代為保管的人民幣160萬元。 張女士向法庭提供了一份與姐姐的對話錄音,錄音中她的姐姐承認欠款160余萬元,但稱沒有能力一次還清。 張女士的姐姐經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姐夫則對張女士到日本打工的事實不予認可,認為她們姐妹倆虛構債務,并辯稱自己與妻子長期分居、沒有往來,婚姻關系名存實亡,因此不同意承擔債務。
辦案思路及心得
1、如何認定張女士與姐姐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 張女士與姐姐之間雖然沒有書面保管合同,但結合雙方親屬關系、收支錢款處理相關事務的一系列證據,可以認定雙方構成保管關系。雙方之間的保管關系歷時數年,且基于親屬關系,如果要求張女士完全一一對應舉證過于苛刻,因此就張女士在本案中的舉證情況足以確認其與姐姐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 2、李先生為何不能免除還款義務? 本案中,李先生與張女士的姐姐是夫妻關系。李先生若要免除還款義務,則應舉證證明此債務非夫妻共同債務。雖然李先生提供了居委會出具的雙方長期分居證明,但結合李先生與妻子的出入境記錄等證據,可以判斷李先生與妻子、女兒并非沒有往來,對系爭事項均應知曉并參與,且即使分居也是發生在買房之后,仍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共同履行返還義務。
裁判結果
法院審理后認為,張女士的姐姐作為保管人,理應歸還這筆錢。李先生雖主張夫妻分居,但結合一系列證據,仍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遂判決姐姐和姐夫共同返還張女士人民幣160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行政復議中的第三人如何規定的
2020-11-13工傷申請財產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2-06行政執法機關能否聘用企業法律顧問
2020-11-15如何通過公司章程限制股權轉讓
2021-01-19域名搶注一審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4交通事故之后申請傷殘鑒定有哪些必要的步驟
2020-11-14交通事故精神損失費最多賠償多少錢
2021-02-16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反家暴法規定:哪些行為算家暴
2020-12-10顧客在商場受傷,該怎樣處理
2021-02-15人壽保險中的受益人是誰
2021-01-11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肇事用救護車保險報銷嗎
2020-12-18保險公司能否拒賠改裝機動車
2021-01-01互聯網保險的概述內容
2020-12-07交強險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能陪多少錢
2021-01-25老人還能買保險嗎,該回避什么險種,適合什么險種及有什么投保竅門
2020-11-17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方式
2021-02-21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