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承認借款卻稱不還合法,過了訴訟時效還需要償還嗎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企業借貸糾紛案件適用3年訴訟時效的規定,若超過訴訟時效后起訴到法院,且不存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情形的,雖不影響法院的受理,但會喪失勝訴權,法院會駁回相應的訴訟請求。
【事件經過】
太倉某電子公司于2012年8月向南京某工程公司借款30萬元,并約定于2013年3月30日歸還借款。但在歸還日期屆滿后,電子公司一直未能歸還上述借款,于是工程公司于起訴到法院,要求電子公司歸還借款30萬元及利息3萬元,合計33萬元。在庭審中,借款人電子公司當庭承認借款,但抗辯稱,本案已超過訴訟時效,請求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此舉令工程公司大為不解,借款人不是承認借款事實嗎,為何還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請?后經承辦法官解釋法律對于訴訟時效的規定后,雖提出其曾向借款人催要借款,但卻提不出相應的證據,且借款人予以否認,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頓時傻了眼。后經承辦法官多次溝通協調,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借款人僅歸還部分款項,其余款項工程公司只能放棄。
【法律解讀】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本無可厚非,但法律并不保護權利的“睡眠者”,2018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企業借貸糾紛案件適用3年訴訟時效的規定,若超過訴訟時效后起訴到法院,且不存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情形的,雖不影響法院的受理,但會喪失勝訴權,法院會駁回相應的訴訟請求。在司法實踐中,不乏這樣因超過訴訟時效而導致借款損失的慘痛教訓,因而當事人應及時起訴或在訴訟時效期間內,注重收集訴訟時效中止或中斷的證據,如事后簽訂還款協議或補充協議、向對方送交催款函并讓其簽字或簽收、刊登公告、起訴等均可導致訴訟時效中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項目解散員工該怎么安置
2020-11-11委托人不向行紀人支付報酬該怎樣處理
2021-02-16土地承包沒有交錢合同糾紛有效嗎
2020-12-03找律師寫合同多少錢
2021-01-24申請法律援助申請作假有什么后果
2021-01-21原產地標記注冊申請書范文
2021-01-23后讓與擔保是否屬于抵押權
2021-03-26欠錢不還夫妻倆離婚怎么辦
2020-11-25調解拒不履行怎么申請執行
2020-12-22離婚后撫養費標準
2021-02-09學生體育課后猝死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2-14休病假多久就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意外險怎么買
2020-12-29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工廠火災保險能全賠嗎
2021-01-06保險法受益權是什么意思以及針對的對象
2020-12-01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有些什么
2020-12-15土地出讓合同中會注明耕地嗎
2021-01-15土地出讓金和土地使用稅有什么區別
2020-11-17最新土地轉讓協議書范本格式是什么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