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賠償法精神賠償是否存在
國家賠償法對精神賠償作出了規定,國家機關侵害公民的人身權利,造成受害人精神損害的,受害人可以申請精神損害的賠償。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第三十五條有本法第三條或者第十七條規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二、國家賠償應遵循的原則
1、撫慰為主、補償為輔原則
法律規定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在于通過這種方式來緩和或解除受害人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對受害人起到撫慰的作用。這一原則說明,精神損害賠償并不是法律救濟中的主要目的,更不是唯一方式。在司法實踐中,應首先考慮其他責任形式,對于沒有造成精神損害后果的,或精神損害非常輕微的,一般不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另一方面,正因為精神損害賠償是撫慰性的,其目的主要在于撫慰受害人而不是針對損害賠償,這就決定了在確定精神損害的賠償金額時,應限定一個最高額,防止誤導人們盲目追求高額賠償的傾向。
2、法官自由酌量原則
雖然目前很多學者及法官提出了許多精神損害賠償金額的參考標準及方法,但在很多情況下,仍然難以量化或準確量化。因而,賊予法官自由裁量權,讓法官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依據一定的準則作出裁判,是十分必要的。但該原則的運用并不是賦予法官無限制的自由權,而是在一定“度”的范圍內裁量。
3、綜合考慮及區別對待原則
在法官自由酌量原則的基礎上,于具體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金額時,必須對精神損害的有關因素綜合考慮,并對不同個體、不同利益因素區別對待。實行綜合考慮、區別對待的原則,有利于克服自由酌量原則的不利因素。此原則實質是對法官自由酌量原則的修正及補充。
三、國家賠償執行程序
1)執行依據
包括生效的國家賠償決定、賠償協議和人民法院國家賠償判決、調解書。
2)執行條件
國家賠償義務機關拒不履行國家賠償決定、賠償協議和人民法院國家賠償判決、調解書確定的義務。
3)執行主體
由人民法院執行。
4)管轄
原則上由作出生效國家賠償決定、賠償協議的國家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和作出生效國家賠償判決、調解書的人民法院管轄。
5)保障措施
A、對于金錢賠償,加收利息;
B、因賠償金劃撥機關不劃撥賠款的,追加賠償金劃撥機關為被執行人;
C、依照《民事訴訟法》追究賠償義務機關和賠償金劃撥機關相關責任人的妨礙執行的責任;
D、人民法院向拒不履行生效國家賠償決定、賠償協議和人民法院國家賠償判決、調解書的上級機關、監察機關、人事機關出具司法建議書;
E、追究賠償義務機關和賠償金劃撥機關負責人的刑事責任。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僅一方簽署是否構成要約
2020-12-16無效婚姻會有記錄嗎
2021-01-30企業并購的三種常見方式是什么
2021-01-17什么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1-01-24有限合伙企業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3-13不動產權證和不動產權證書怎么過戶
2021-03-15合同債權最常見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30第三方代償協議有效嗎
2021-01-25自愿放棄社保提出離職有補償金嗎
2021-02-25哺乳期公司調崗
2020-11-24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離職員工有年終獎嗎
2021-02-04什么情況公司不能勸退員工
2021-03-22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國際貨物保險之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的程序
2020-11-29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旅行社責任保詳細條款
2021-03-23快遞車逆行出事保險理賠嗎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