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從公平原則出發,賦予了債務人諸多權利: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
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同時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另一方當事人在同時履行的時間不能履行或者不能按約定履行的,有權保留自己的給付義務,這種保留給付的權利就是同時履行抗辯權。《合同法》第66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二、后履行抗辯權。
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未履行或者未按約定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對方當事人享有不履行、部分不履行的權利,這種權利就是后履行抗辯權。《合同法》第67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三、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又稱先履行抗辯權,指雙務合同成立后,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對方不能履行義務,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有權單方中止履行合同義務。《合同法》第68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經營狀況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譽;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它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需要說明的是,當事人依照上述規定中止履行義務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四、債權無效抗辯權。
《合同法》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無效合
債務人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當事人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應當將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援助的前提有哪些
2021-02-18開發商倒閉土地證沒辦怎么辦
2021-03-25車禍事故賠償協議
2021-02-14對交通行政處罰不服的怎么做?
2021-02-09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交通事故導致舊病發作怎么賠償
2021-01-12房產抵押后法院還可以凍結嗎
2021-02-28勞務派遣合同要怎樣解除
2020-12-13勞務合同根據什么法律
2021-01-25單位聘請廚師是否具有勞動關系
2020-12-27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陸上貨物運輸保險的相關法律常識有哪些
2020-11-14保險理賠流程介紹
2020-12-17撞死親人能否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8保險抗辯權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財產保險合同如何分類
2021-02-16保險合同簽訂要經過哪些階段
2020-12-23房屋保險與家庭財產保險有什么差別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