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仲裁可不可以幫忙到單位拿證據
在仲裁案件中,當事人可以向仲裁委提出向第三方取證申請,但仲裁委是否同意則根據情況確定。
1、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而對于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而對于是否可以要求仲裁機構對單位以外的機構調查取證則沒有規定。因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并未明確規定申請人有權向仲裁機構申請向其它第三方機構調查取證的權利。
2、?根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規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仲裁委員會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仲裁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決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因此,從該規定可以看出仲裁委員會有權對當事人不能收取的證據可以進行收集,賦予仲裁委與法院幾乎相同的權利。
二、勞動爭議解決的途徑
第一,協商。勞動爭議發生后,尤其是工傷待遇爭議發生后,雙方當事人應當首先進行協商,以達成解決方案。這是最為常見的、也往往是雙方都容易接受的。事實上,矛盾不太尖銳的工傷待遇爭議,常常都是以這個程序來解決的。對職工來講,尤其要注意使用協商的方式解決糾紛,因為發生工傷的職工,往往還要在該用人單位工作,如果過分強調用訴訟的方式解決問題,可能會為今后的工作帶來不便。當然,我們并不是說要對用人單位作不恰當的妥協,而是想要強調,協商是雙方最易接受,效果也最好的方式。
第二,調解。就是企業調解委員會對本單位發生的勞動爭議進行調解。從法律、法規的規定看,這并不是必經的程序。但它對于勞動爭議的解決卻起到很大作用,特別是對希望繼續留在本單位工作的職工來說,能夠通過調解來解決勞動爭議,也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選擇。
第三,仲裁。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不經調解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根據規定,當事人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請書之起7日內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決定。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自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內結束。對于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報仲裁委員會批準,可以適當延期,但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30日。需要強調的是,仲裁是勞動爭議處理的必經程序。就是說,當事人未經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訴訟。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則依據民事訴訟法和勞動法等的規定,受理和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審理期限為6個月,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院長批準可以延長。當事人如果對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可以提起上訴,二審判決是終審判決,當事人必須執行。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中的醫生辭職了還有責任嗎
2020-12-25因提供勞務產生糾紛是否屬于勞動爭議案件
2021-01-22私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怎么定
2021-02-09借法人資金需要寫借款協議嗎
2021-03-18仲裁授權委托書格式范本
2021-03-06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52015年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與精神損害撫慰金標準
2021-03-25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1-28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哪些非婚生子女享有繼承權
2020-12-11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中的股權處置方式
2021-03-19變更受益人要經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壽險詐騙的類型包括哪些
2021-03-22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什么是老賴
2021-01-09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亮點解讀
2020-12-31人身保險投保人不交保費公司是否能解除合同
2021-01-20保險合同的內容
2021-02-13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