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在刑法中判處什么處罰
我國法律在見死不救的要求上沒有嚴格限制,見死不救不觸犯刑法。
見死不救的相關法律
當前,我國法律規定對有撫養義務、贍養義務或因先行行為而產生的救助義務,因此,在我國,見死不救也可能構成犯罪,具體則需要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條件:
(1)必須有作為的義務
基于法律法規產生的救助義務。如,父母見孩子處于危險狀態具有制止危險發生、救助孩子的義務能夠救而不救,則可能構成故意傷害、故意殺人(間接犯罪);但是路人發現火災不及時報警,并不構成不作為的放火罪。
基于法律行為而產生的救助義務。如,在公共場所發現棄嬰不救助不構成犯罪,但是將棄嬰撿拾回家后,便有了對其撫養照顧的義務,如果再對其進行丟棄就構成遺棄罪。
基于職務或者業務而產生的救助義務。如,醫生在上班時間對病人有救助義務,但如果在醫生的下班休息時間,他便沒有救助義務。
在自己支配的環境下發生的危險具有阻止義務。如,傭人在自己家中突發疾病,主人就有救助的義務。
對于自己先前行為引起的法益侵害有防止義務。如,交通肇事后,肇事者有救助被害人的義務。但是戀愛中對一方自傷自殘行為,另一方則沒有阻止和救助的義務。
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特征及其來源說明,僅僅是道義道德上的義務不能作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所謂道德義務是指雖然該義務不屬于法律明文規定的范圍,但是基于一定事實形成了社會上通常認為的對危險應當予以共同承擔,相互照顧的關系,因而在對方發生危險時,應當具有為對方排除危險的作為義務。就目前刑法學界通說而言,不認為道德義務是屬于作為義務的來源,也不應當對義務的理解過分擴大化,造成實踐與法律規定的脫節。
(2)必須有作為的可能
負有救助義務的人,必須有能力進行,“法不強人所難”,如果義務人沒有能力履行救助義務或者履行義務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其不作為時便不構成犯罪。
(3)必須有危害結果發生
不作為犯罪要求與作為犯罪具有等價性,即不作為犯罪所產生的危害結果等同于作為犯罪產生的危害結果。不作為犯罪要求有特定結果發生,如果根本沒有特定危害結果發生,也就沒有法益受到侵害,沒有必要評價不作為行為。
綜上,如果符合以上條件應當救助而不救助,則就會構成刑事犯罪。如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關于遺棄罪的規定: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以上法律規定都是約束的與受害人有一定關系的的人,而路人甲并不受法律約束。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法律的確沒有對見死不救作出有關條款的規定,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具備懲罰這類行為的有關法律。因此,在實際生活中面對此種情況時應當及時施以援手,以免可能會陷入法律責任追究的問題之中。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人對其財產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04商標權質押到期未續押是否有效
2021-02-15撞了非停車位的車如何定責
2020-11-24傷殘鑒定需要多少錢
2021-03-2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9破產清算期間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權的行使
2020-12-22如何行使合同解除權
2021-02-22沒有勞動合同工傷賠償怎么辦
2021-01-01湖北最新勞動合同范本
2020-12-31未還清貸款的房子,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0-11-26構成合同詐騙罪的主觀要件有哪些
2020-11-30工作多久視為建立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4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現行的家庭財產保險險種對比
2021-03-19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保險公司擬定健康保險的保險條款需要審批嗎
2020-11-24交強險保險理賠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2如何定性保險利益
2020-12-03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什么規定
2021-02-14電子保單好不好呢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