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人身傷害傷殘鑒定標準存在的缺陷
我國人身傷害傷殘鑒定大致有以下幾種:刑事傷害傷殘鑒定、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鑒定、人身保險傷殘鑒定、醫療事故傷殘鑒定、殘疾人殘疾程度評定、其他意外傷害傷殘鑒定等。相應地,國家有關部門分別制定了不同的傷殘鑒定標準,分別適用不同的對象。我國現已實施的傷殘標準有:1996年3月14日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的《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2002年3月1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民政部制定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中國**保險公司制定的《人身保險意外傷害給付標準》、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的《殘疾人實用評定標準》以及衛生部制定、2002年9月1日起實施的《醫療事故分級標準(試行)》等。此外,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公檢法部門也聯合制定適用于本地區的《人身傷害致殘程度鑒定標準》。其中只有《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以下簡稱工傷標準)和新近發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評定》標準(以下簡稱道路標準)為國家標準,其余為部門標準或地方標準/規定。通過對上述幾種標準的分析,不難發現它們存在不少的缺陷:
(一)不完整性:雖然有多種鑒定標準,但對涉及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損害致殘案件傷殘評定,國家卻沒有制訂具體的評殘標準,致使在鑒定此類案件時沒有統一標準,導致大多數案件只評定損傷程度,而不給予傷殘鑒定,不能有效地保護當事人權益。據調查,廣東省某些地方對于刑事案件受害人,輕傷以下不予評殘,只有重傷、且當事人強烈要求的才參照工傷標準予以評殘。由于各行業傷殘鑒定標準不統一不協調,鑒定人在適用標準時難以選擇適用。有時即使評殘,也只是參照其他行業標準進行評定。對方當事人往往以不是此類損傷(如工傷等)予以抗辯而要求用其它標準重新鑒定。
(二)不平等性:目前的傷殘鑒定標準,因其制訂的目的不同,造成了各種標準帶有明顯的行業性。適用不同標準進行傷殘等級鑒定,有時同一人同一損傷,在適用此行業標準達到了傷殘,而適用彼行業標準就不構成傷殘。如《工傷標準》與《道路標準》,兩者都將傷殘程度劃分為十個等級,但具體的條款卻存在許多差異。對同一人身傷害進行評殘,用《工傷標準》要用比《道路標準》往往評出的結果高出一個、有時甚至二、三、四個等級。如此鑒定標準,就會使同一人身損害因適用鑒定標準不同而得出不同的鑒定結果,凸顯出明顯的不平等性。對當事人來說,就難以平等、公平的實現其權利。另外,《工傷標準》與《道路標準》在晉級原則上并不相同。《道路標準》中規定"受傷人員符合二處以上傷殘等級者,應當寫明各處的傷殘等級",即未作晉級規定,而"采用附錄B的綜合計算方法"計算。而《工傷標準》規定"兩項以上相同等級,最多晉升一級"的規定。
二、人身損害案件傷殘賠償標準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國規定了人身損害傷殘賠償標準的法律法規主要有《民法通則》、《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國家賠償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從上述法律法規中規定的傷殘賠償標準看,我國的人身損害傷殘賠償標準具有明顯的行業性,雖然都是傷殘賠償,但賠償的標準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和不合理性。表現為:
(一)不完全性。表現為相同的傷殘損害,但賠償范圍不一致。《民法通則》是民事的基本法律,但在《民法通則》中對造成傷殘的雖明確規定了應賠償殘疾生活補助費、殘疾者被撫養人、贍養人生活費,但沒有規定造成殘疾的應賠償殘疾賠償金及殘疾用具費等,導致審判實踐中無法很好地把握傷殘賠償條件和范圍,以致當一些部門法與基本法相抵觸時,又不存在特別法與普通法的情形時,仍適用效力層次低的部門法予以賠償,從而導致賠償數額的差異,不能很好地保證司法公正,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不統一性。表現為相同傷殘賠償內容,但賠償的標準不一致。大多數法律法規規定了賠償的標準,但這些標準在不同的法律法規中卻有不同的規定。如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民法通則》規定"一般應補助到不低于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的標準",《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原則上按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標準賠償20年",而《國家賠償法》以殘疾賠償金的方式,規定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倍,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計算。《企業職工傷保險試行辦法》規定,一到四級殘疾按月分等級發放傷殘撫恤金,按本人工資標準發放18到24個月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五至十級傷殘的可由企業安排工作,并享受本人6至16個月工資的一次傷殘補助金、企業難以安排工作的五、六級傷殘,按月發給相當于本人工資百分之七十的傷殘撫恤金,同樣定殘疾生活補助費《民法通則》以補助到不低于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為標準,《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按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而《國家賠償法》按照國家的年平均工資計算,《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則按照本人工資標準計算。四個法律法規出現了四種不同的參照標準。此外,在賠償期限上,《民法通則》未限定賠償的期限,也就有可能是終生賠償。《道路事故處理辦法》規定賠償20年,并根據受害人的年齡進行加減,《國家賠償法》規定一次性賠償,實際上就是賠償10~20年,《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也可視為終身賠償,而《醫療事故處理糾紛》則規定賠償期限為30年。可見不同的法律法規出現了幾種不同的賠償期限。又如殘疾撫養人生活費,《民法通則》規定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也就是以滿足撫養人基本生活需要為限,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比較嚴格,即以事故發生地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標準計算,而《國家賠償法》則按照當地民政部門有關生活救濟規定辦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我國毒駕被抓一般怎么處罰
2020-11-13適用監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4離婚拆遷糾紛如何預防
2021-01-21女子不堪家暴提離婚遭丈夫劈16斧砍斷腳筋,故意傷害怎么處罰
2021-02-14案件終審是否還可以救濟
2021-03-13購買汽車合同效力如何
2021-02-03顧客在超市摔傷流血該怎么辦
2020-12-08超市顧客受傷,保險賠償如何請求
2021-03-13地役權合同模板舉例
2020-12-27初入職場必須了解的十個法律問題
2021-02-22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哪些情況不能簽終止協議
2021-02-06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1-03-16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勞動合同賠償:員工只憑試用期合同能否申請雙倍工資補償
2021-03-17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壽險如何賠付
2021-02-09患抑郁癥自殺能獲得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21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的案情分析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