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子過戶費用一般有哪些?
房子過戶費用一般包括營業稅、附加稅、契稅、印花稅、個人所得稅等。房屋過戶將是將權利的歸屬名義轉移給他人并且讓他人因此而接受到一定的財產利益,在這轉移的期間需要國家個別部門要為其辦理手續,其中經濟成本就會用稅的形式讓過戶當事人承擔。
具體包括如下:
(一)營業稅
依據現行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有關規定,單位或者個人將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視同發生應稅行為,原則上,贈與人是需要繳納營業稅的,繳納營業稅的稅率是5%。
1、近親屬和具有撫養、贍養關系的人之間贈與房產,以及發生繼承、遺贈取得房產的,免征營業稅。
2、其他人之間的房產贈與行為,應依法繳納營業稅。但若其他人之間贈與的房產達到一定年限的,符合免征營業稅條件的,仍可以免征營業稅,比如,個人將購買滿5年的住房對外贈與的,可免征收營業稅。
相關法條規定: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第二條規定,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土地使用權,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暫免征收營業稅:
1、離婚財產分割;
2、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3、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人;
4、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
(二)附加稅
附加稅是有贈與人負擔的,只有在需要征收營業稅、增值稅等稅種的前提下才會征收,按應繳納營業稅的一定比例繳納,具體比例為:城建稅(7%)、教育費附加(3%)。
(三)契稅
贈與房產的領受人需要全額繳納契稅,按照3%的比例繳納。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土地使用權贈與、房屋贈與,由征收機關參照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的市場價格核定。另《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房地產交易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稅收管理有關問題通知》中第一條第二款明確規定:“對于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行為,應對受贈人全額征收契稅。”
(四)印花稅
印花稅,是需要全額繳納的,由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按照0.05%的比例繳納。
(五)個人所得稅
1、近親屬和具有撫養、贍養關系的人之間贈與房產,以及發生繼承、遺贈取得房產的,免征個人所得稅。
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無償受贈房屋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第一條規定,以下情形的房屋產權無償贈與,對當事雙方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一)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二)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人;
(三)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
2、其他人之間的贈與行為,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他人的,受贈人因無償受贈房屋取得的受贈所得,按照“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但可以扣除辦理房屋過戶過程中的相關費用。
贈與過戶需要先到公證處進行公證處理,公證書出來之后和原產權人一起到房管局進行分成贈與。除稅外還需繳納測繪費:1.36元/平米、權屬登記費及取證費:150內、公證費:0.3%的房款。過戶的時候一定需要準備好貸款。按規定在20個工作日內核發房屋所有權證。
房子過戶的過程中所要花費的錢財并不只是交易雙方所需要付出的房產價格,其中有一小部分是因為過戶需要經過多道手續并支付部分的服務費用,國家部門在為當事人辦理手續或者在進行房產的轉接時所涉及到的稅務都是需要當事人自行承擔的。
離婚房子過戶給未成年孩子費用需要嗎?
辦理房子過戶走什么流程
在我國對于離婚房子過戶費多少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虛假鑒定被查出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1-29公司倒閉傷殘津貼怎么辦
2020-12-28產假188天怎么計算
2020-12-22起訴共同保證人的訴狀
2021-03-12如何界定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
2021-01-12重婚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1-02-01外嫁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問題
2020-12-14工傷社保賠了單位還要怎么賠
2021-01-05什么是轉繼承
2020-12-06大學生見習期權益應由誰來保障
2020-11-17旅游人身意外險有什么規定
2021-01-14飛機延誤多久有賠償
2020-12-11全責方撤案我如何理賠
2021-01-10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交強險被保險公司拒賠,怎么維權
2021-03-05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錨桿制作工程承包協議范本什么樣
2021-01-29交了土地出讓金的房子就可以買賣嗎
2021-02-10出讓土地能建學校嗎
2021-03-13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