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案件是按案件的訴訟標的額的百分比收費,10萬以下的5%,收費不足2000的按2000收取;
10-50萬元的,4% 另加1000;
50-100萬元的,3% 另加6000;
另外有幾百元的工作費用;
律師參與非訴訟程序協調醫療糾紛案件的辦案流程
1、接受當事人當面或者電話、函件等咨詢,律師予以簡要解答。根據當事人的需要,律師簡要介紹代理參加醫療糾紛調解、訴訟或者行政協調的程序。根據當事人的需要,律師介紹委托律師合同的主要內容。
2、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簽訂非訴訟代理合同,約定律師參加醫療糾紛調解的權利義務事項。
3、律師與委托人商定初步取證事宜,由委托人單獨或者經律師協同到醫療機構復印封存病歷等。
4、根據具體情況,由委托人或律師出面請求專業法醫或資深醫學專家的幫助,出具法醫意見或醫學建議。
5、根據案情需要,律師與委托人商定委托司法鑒定事宜或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事宜。確定是否會商醫療機構共同委托法鑒定。
6、律師負責根據委托人所在地區等具體情況計算應賠損失數額。與委托人商定調解方案。律師應提供相關的法律依據,預測案件可能出現的情況,分析其利弊并告知委托人。
7、根據案情需要,律師與委托人商定是否以及如何適當調用公共資源。
8、律師赴事發地參加醫療糾紛調解,包括直接與醫療機構及當事醫務人員協商、參加行政調解、訴前和訴訟調解、調解機構組織的調解等。直接協商根據案情需要可以采取一次或者一次以上。
9、根據案情需要,律師草擬賠償協議,供各方當事人簽署。
10、協商不成情況下,告知委托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并將代理民事訴訟的相關代理合同內容告知委托人,確定是否參與訴訟程序
醫療糾紛的法律適用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規定,醫療糾紛的案由有三種: 1 ,醫療服務合同糾紛; 2 ,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3 ,一般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三種不同案由適用的法律依次是《合同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民法通則》等法律規定。
很顯然,合同糾紛自然要適用《合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此不具爭議;但在醫療侵權糾紛上則爭議頗大,如前所述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和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法律屬性相同,都屬于侵犯人身權引發的侵權糾紛,本應適用統一的法律規定,然而實踐中則形成醫療損害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和《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而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配套的的法規文件的局面。
由于適用《人身損害解釋》的賠償數額遠遠大于適用《條例》,因此原告大多選擇以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提起訴訟,導致《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邊緣化,暴露出允許“醫療事故”和“醫療損害”兩種案由并存的弊端。
雖然 2003 年 1 月 6 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試圖協調《民法通則》、《人身損害解釋》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在處理醫療糾紛案件時的法律適用問題,但因為各級層法院內部的意見不一致,無法短時間內達到統一。
為解決這個問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院都在積極研究和探討有效解決辦法,北京市高院與 2005 年 7 月 13 日率先出臺《關于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對訴辯事由、舉證責任、醫療鑒定賠償責任等具體法律問題做出指導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正在醞釀出臺關于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
醫療糾紛的責任認定
如果醫療糾紛經過和解和行政調解得不到有效解決,最后途徑便是民事訴訟。一旦進入訴訟程序,責任的認定就成了關鍵問題。醫療訴訟的責任認定一般有三種:法官判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和醫療過錯司法鑒定。
1、法官直接判定
并不是所有醫療糾紛都必須經過醫療鑒定才能明確責任,根據《民事訴訟法》第 72 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問題的關鍵在于醫療糾紛案件爭議的事實是不是“專門性問題”,法官是否“認為需要鑒定”。
從前面醫療糾紛概念的分析可以得知,有些醫療糾紛爭議事實并不是專業醫療問題,甚至不涉及醫學知識,法官沒有必要依申請或依職權安排醫療鑒定。
2、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按照《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目前我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分為首次鑒定和再次鑒定,首次鑒定工作由設區的市級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級地方醫學會組織專家鑒定組進行;再次鑒定工作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組織進行;對疑難、復雜并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醫療事故爭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商請中華醫學會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但一般情況下,再次鑒定就是最終鑒定。
鑒定結論應該包括: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醫療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責任程度;醫療事故等級等內容。
鑒定組會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從重到輕分為 4 級,完全責任、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和輕微責任。鑒定結論中的責任認定直接關系到賠償項目、范圍和數額的最終確定。
醫療事故等級分為四級十二等,分別是一級甲、乙等醫療事故;二級甲、乙、丙、丁等醫療事故;三級甲、乙、丙、丁、戊等醫療事故;四級醫療事故。對于傷殘患者,醫療事故一級乙等至三級戊等對應傷殘等級一至十級。司法實踐中,事故等級與賠償數額之間不存在正比關系。
3、醫療過錯司法鑒定
從 2005 年 10 月 1 日起,全國人大會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正式實施,其中規定“在訴訟中,對本決定第二條所規定的鑒定事項發生爭議,需要鑒定的,應當委托列入鑒定人名冊的鑒定人進行鑒定。鑒定人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由所在的鑒定機構統一接受委托。鑒定人和鑒定機構應當在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名冊注明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決定》也明確了鑒定人依法回避和出庭作證制度。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司法部)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司法廳或直轄市司法局),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
司法鑒定結論要確定醫療過失參與度,分為 ABCDEF 六個等級。醫療過失參與度是指在醫療過失與疾病共同存在的案件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患者傷殘或死亡的損害后果,鑒定專家定量分析醫療過失在此后果中所起的作用,明確其參與因果關系的程度大小。醫療過失參與度是法院定案的重要依據,所以司法鑒定結論核心部分就是對這項指標的認定。
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同,司法鑒定只能由人民法院委托進行,且一般只能鑒定一次。對于爭議較大的鑒定結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 27 條規定“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托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對有缺陷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綜合上面所說的,醫療糾紛對于我國來說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但是對于處理醫療糾紛的律師也會按照案件的實際的情況來進行解決,而收費也會根據案件的大小來進行收取,而醫療糾紛一般是相對于比較復雜,所以,在處理案件上,律師收取的費用也會高一些。
起訴離婚律師費用是多少
訴訟費與律師費的區別
打官司律師費誰出,打官司要交什么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戶拒交物業費如何處理
2021-03-22做法醫鑒定幾天出結果
2020-12-13商標品牌如何促進經貿發展
2020-11-13公司破產的清償順序是怎樣的呢
2020-12-22管轄異議書交了法院沒回復如何處理
2020-12-05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交叉要約能否直接成立合同
2021-01-10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火災財產損失如何舉證
2020-11-15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偽造房產證作抵押犯什么罪
2021-03-08企業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8解除勞動合同后醫保多久失效
2021-01-05試用期職工患病企業怎么辦
2020-12-13交通意外險最高賠多少錢
2021-03-03辭職后保險怎么處理
2020-11-20股東可以將土地流轉給公司嗎
2021-02-25土地流轉和承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8房屋拆遷,營業房怎么定性
2020-12-15房地產公司拆遷補償款多少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