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譽權,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獲得的良好評價及基于人格尊嚴而享有的權利。名譽,是社會的評價,不是自我認識,對名譽的自我認識是名譽感。名譽感是否受法律保護,理論界存在爭議,考生不必深究。一般認為,是否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要以社會的一般評價是否降低為準。對考生而言,要參照一般觀點。筆者認為,名譽感受到侵害(痛苦感),是精神受到損害的表現。名譽權人人皆有,不能認為德高望重、出類拔萃的人才有名譽權。毫無疑問,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也享有名譽權。某某人毫無名譽,只是生活中的說法。
《民通》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條文中規定的損害行為都是故意行為,但是侵害名譽權,不以故意為必要條件,過失行為也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
2.侵害名譽權責任的認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名譽權解答》,侵害名譽權責任的認定,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以書面或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之七第2項)。
(2)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之七第3項)。應當指出,此種情況,同時侵犯了隱私權。
(3)因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之七第4項)。
(4)文章反映的問題雖基本屬實,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之八第2項)。
(5)文章的內容基本失實,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之八第3項)。
(6)撰寫、發表文學作品,不是以生活中特定人物為描寫對象,僅是作品的情節與生活中某人的情況相似,不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之九第1項)。
(7)描寫真人真事的文學作品,對特定人進行侮辱、誹謗或披露隱私損害其名譽的?;蛘唠m未寫明真實姓名和住址,但事實是以特定人為描寫對象,文中有侮辱、誹謗或揭露隱私的內容,致使其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之九第2項)。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以影射方法(間接方法)貶損他人名譽,仍然可以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3.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承擔形式。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精神損害賠償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董事可以兼任總經理嗎
2021-01-11暴力催收報警有用嗎
2020-12-17合伙人退出錢怎么算
2020-11-27效力未定的合同有哪幾種類型
2020-12-01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特征呢
2021-02-25軍婚怎么樣才能離婚
2021-01-12買賣婚姻能提出離婚嗎
2021-03-24違反買賣合同效力當事人怎么認定
2021-02-28蓄意造假做偽證如何處罰
2021-01-24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個人轉讓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1-02-08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人身保險的保險金額是由投保人承擔嗎
2020-11-15車被石頭剮蹭能保險理賠嗎
2021-01-08司機肇事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1-31機動車保險的形式
2020-11-12保險合同違約的利息怎么計算
2020-12-04保險價值和保險金額是指什么,二者是什么關系
2021-02-21公辦學校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