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8日,畫家鄧某將自己的一幅畫出售給陳某,但雙方約定等到4月15日辦完展覽后再將畫交給陳某。4月12日,鄧某又將畫以更高的價格賣給了喬某,而喬某不知鄧某先前已將畫賣給了陳某。事后,陳某得知喬某和自己一樣也買了畫,兩人都主張畫的所有權,各自有理。
最終,兩人都將鄧某作為被告,提起了民事訴訟。最后,法院經過審理,判定喬某擁有此畫品的所有權。
【案情分析】
喬某最終取得該畫的所有權。本案涉及占有改定及善意取得兩個法律問題。所謂占有改定,是轉移動產所有權時,出讓人基于生產、生活需要,經受讓人同意繼續占有動產,而動產所有權轉移給受讓人。
本案中,鄧某將畫賣給陳某,約定由鄧某占有該畫至展覽結束,就是占有改定。這種情況下,該畫的所有權從雙方約定生效時起轉移給陳某,即此時陳某是該畫的所有權人。
本案涉及的另一個法律問題是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指動產由無權處分的占有人轉讓給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占有時,第三人一般可依法取得動產的所有權或他物權,原動產所有人不得請求第三人返還,而只能要求轉讓人賠償損失。
本案中,鄧某將畫賣給陳某并約定占有改定后,陳某就是該畫的所有權人,鄧某無權再將該畫賣給其他人。而受讓人喬某不知該畫已不屬于鄧某所有,屬于物權法規定的善意取得,因此他可以最終享有該畫的所有權。至于陳某的損失,可以要求鄧某賠償。
【律師解析】
個人交易時,如果出現案中雷同的情節,不必驚慌。在物品交付買賣的過程中總有先后順序和法定干預的情節。如果一個物品先承諾給一人,后又賣給另一人。這種時候關鍵要看,第二個購買人是否對前一交易知情。如果知情,那么后面的購買行為就非善意取得,不會受到法律的支持。
【相關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民法通則意見》第八十九條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項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二次訴訟離婚能判嗎
2021-01-30什么情況下算自動離婚
2021-01-14眾籌投資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4交通事故發生后多長時間喪失訴訟權
2021-02-02行政處罰信息公開多長時間
2021-01-15脅迫婚姻起訴法院是否支持
2020-12-15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什么
2021-01-24民間借貸到期后訴訟時效多長時間
2021-02-28集資房屬什么性質的房
2021-02-23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工傷請假最長多久
2020-11-28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保險公司是怎樣設立的
2020-12-06“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隱瞞病情,合同有效嗎
2020-12-15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患抑郁癥自殺能獲得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21保險屬于要約合同嗎
2021-01-31